链接复制成功,快去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宋] 欧阳修

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
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
今年得疾因酒作,一春不饮气弥劣。
饥肠未惯饱甘脆,九虫寸白争为孽。
一饱犹能致身患,宠禄岂无神所罚。
乃知赋予分有涯,适分自然无夭阏。
昔在洛阳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
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
到今年纔三十九,怕见新花羞白发。
顔侵塞下风霜色,病过镇阳桃李月。
兵闲事简居可乐,心意自衰非屑屑。
日长天暖惟欲睡,睡美尤厌春鸠聒。
北潭去城无百步,渌水冰销鱼拨剌。
经时曾未着脚到,好景但听游人说。
官荣虽厚世味薄,始信衣缨乃羁紲。
故人有几独思君,安得见君忧暂豁。
公厨酒美远莫致,念君贳饮衣屡脱。
郭生书来犹未到,想见新诗甚饥渴。
少年事事今已去,惟有爱诗心未歇。
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少低笔力容我和,无使难追韵高绝。

分享结果

作者简介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全部查询 飞花令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宋] 欧阳修

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
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
今年得疾因酒作,一春不饮气弥劣。
饥肠未惯饱甘脆,九虫寸白争为孽。
一饱犹能致身患,宠禄岂无神所罚。
乃知赋予分有涯,适分自然无夭阏。
昔在洛阳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
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
到今年纔三十九,怕见新花羞白发。
顔侵塞下风霜色,病过镇阳桃李月。
兵闲事简居可乐,心意自衰非屑屑。
日长天暖惟欲睡,睡美尤厌春鸠聒。
北潭去城无百步,渌水冰销鱼拨剌。
经时曾未着脚到,好景但听游人说。
官荣虽厚世味薄,始信衣缨乃羁紲。
故人有几独思君,安得见君忧暂豁。
公厨酒美远莫致,念君贳饮衣屡脱。
郭生书来犹未到,想见新诗甚饥渴。
少年事事今已去,惟有爱诗心未歇。
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少低笔力容我和,无使难追韵高绝。

分享结果

作者简介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