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复制成功,快去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汝瘿答仲仪

[宋] 欧阳修

君嗟汝瘿多,谁谓汝土恶。
汝瘿虽云苦,汝民居自乐。
乡闾同饮食,男女相媒妁。
习俗不为嫌,讥嘲岂知怍。
汝山西南险,平地犹硗确。
汝树生拥肿,根株浸溪壑。
山川固已然,风气宜其浊。
接境化襄邓,余风被伊雒。
思予昔曾游,所见可惊愕。
喔喔闻语笑,纍纍满城郭。
伛妇悬瓮盎,娇婴包卵鷇。
无由辨肩颈,有类龟缩壳。
噫人禀最灵,反不如凫鹤。
骈枝虽形累,小小固可略。
痈疡暂畜聚,决溃终当涸。
赘疣附支体,幸或不为虐。
未若此巍然,所生非所託。
咽喉繫性命,鍼石难砭削。
农皇古神圣,为世名百药。
岂不有方书,顽然莫销铄。
温汤汝灵泉,亦不能湔瀹。
君官虽谪居,政可瘳民瘼。
奈何不哀怜,而反恣诃嚯。
文辞骋新工,丑怪极名貌。
汝士虽多奇,汝女少纤弱。
翻愁太守宴,谁与唱清角。
乖离南北殊,魂梦山陂邈。
握手未知期,寄诗聊一噱。

分享结果

作者简介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全部查询 飞花令

汝瘿答仲仪

[宋] 欧阳修

君嗟汝瘿多,谁谓汝土恶。
汝瘿虽云苦,汝民居自乐。
乡闾同饮食,男女相媒妁。
习俗不为嫌,讥嘲岂知怍。
汝山西南险,平地犹硗确。
汝树生拥肿,根株浸溪壑。
山川固已然,风气宜其浊。
接境化襄邓,余风被伊雒。
思予昔曾游,所见可惊愕。
喔喔闻语笑,纍纍满城郭。
伛妇悬瓮盎,娇婴包卵鷇。
无由辨肩颈,有类龟缩壳。
噫人禀最灵,反不如凫鹤。
骈枝虽形累,小小固可略。
痈疡暂畜聚,决溃终当涸。
赘疣附支体,幸或不为虐。
未若此巍然,所生非所託。
咽喉繫性命,鍼石难砭削。
农皇古神圣,为世名百药。
岂不有方书,顽然莫销铄。
温汤汝灵泉,亦不能湔瀹。
君官虽谪居,政可瘳民瘼。
奈何不哀怜,而反恣诃嚯。
文辞骋新工,丑怪极名貌。
汝士虽多奇,汝女少纤弱。
翻愁太守宴,谁与唱清角。
乖离南北殊,魂梦山陂邈。
握手未知期,寄诗聊一噱。

分享结果

作者简介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