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复制成功,快去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海昌从中散兄游硖石东西山及赞山而别兄独游黄湾诸山寺宠寄三诗因追述前游却寄

[宋] 葛胜仲

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
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
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
东湖浸坤轴,浩荡鵾鹏击。
方舟稳睡余,帆已收硖石。
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
我祖鍊金膏,井湫湛寒色。
飈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
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
上方子亭高,俯睨衆山嵴。
空濛云海宽,想像人境隔。
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
软脚旋唿尊,亦复两颧赤。
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
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
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
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
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
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
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
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
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
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
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
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
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

分享结果

作者简介

葛胜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鲁卿,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宋史》作丹阳人,误。丹阳是其晚年寓居,见本集卷二一《里中无居寓丹阳县书怀》)。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参军。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兖州教授。崇宁二年(一一○三),入为太学正。大观元年(一一○七),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復原职。四年,擢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以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邓州,以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致仕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康。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事见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状》,《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葛胜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部查询 飞花令

海昌从中散兄游硖石东西山及赞山而别兄独游黄湾诸山寺宠寄三诗因追述前游却寄

[宋] 葛胜仲

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
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
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
东湖浸坤轴,浩荡鵾鹏击。
方舟稳睡余,帆已收硖石。
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
我祖鍊金膏,井湫湛寒色。
飈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
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
上方子亭高,俯睨衆山嵴。
空濛云海宽,想像人境隔。
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
软脚旋唿尊,亦复两颧赤。
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
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
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
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
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
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
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
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
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
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
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
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
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

分享结果

作者简介

葛胜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鲁卿,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宋史》作丹阳人,误。丹阳是其晚年寓居,见本集卷二一《里中无居寓丹阳县书怀》)。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参军。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兖州教授。崇宁二年(一一○三),入为太学正。大观元年(一一○七),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復原职。四年,擢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以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邓州,以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知湖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致仕归。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康。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事见本集卷末附其婿章倧《文康葛公行状》,《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葛胜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