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复制成功,快去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含“水”的诗句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湄。

—— 唐 · 李白《少年行二首 一》

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 唐 · 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 唐 · 李白《杜陵绝句》

结荷倦宿,却寄大雷书。

—— 唐 · 李白《秋浦寄内》

宝刀截流,无有断绝时。

—— 唐 · 李白《自代内赠》

明秋月,南湖採白苹。

—— 唐 · 李白《渌水曲》

天长落日远,净寒波流。

—— 唐 · 李白《登新平楼》

舂云母确,风扫石楠花。

—— 唐 · 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一》

日照新妆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采莲曲》

摇金剎影,日动火珠光。

—— 唐 ·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钟山对北户,淮入南荣。

—— 唐 · 李白《登瓦官阁》

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 唐 · 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姪高座寺僧中孚》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中分白鹭洲。

—— 唐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秦地罗敷女,採桑绿边。

—— 唐 · 李白《子夜吴歌 春歌》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

—— 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一》

镜湖如月,耶溪女似雪。

—— 唐 · 李白《越女词五首 五》

鹦鹉来过吴江,江上洲传鹦鹉名。

—— 唐 · 李白《鹦鹉洲》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

—— 唐 · 李白《示金陵子》

万里交河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 唐 · 李白《擣衣篇》

沙带秋月明,摇寒山碧。

—— 唐 · 李白《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山青灭远树,绿无寒烟。

—— 唐 ·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枯枝无丑叶,涸吐清泉。

—— 唐 · 李白《长歌行》

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 唐 · 李白《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见君万里心,海照秋月。

—— 唐 · 李白《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登舟既虎啸,激方龙战。

—— 唐 · 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三山怀谢朓,澹望长安。

—— 唐 · 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 唐 · 李白《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㴩湖》

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 唐 · 李白《巴女词》

肠断非关陇头,泪下不为雍门琴。

—— 唐 · 李白《勐虎行》

浮萍失绿,教作若为流。

—— 唐 · 李白《去妇词》

何日背淮,东之观土风。

—— 唐 · 李白《寄上吴王三首 一》

通吴关,逝川去未央。

—— 唐 ·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一》

遥看汉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 唐 · 李白《襄阳歌》

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唐 ·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真人居,万商罗鄽阛。

—— 唐 · 李白《南都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至北回。

—— 唐 · 李白《望天门山》

聊借金沙,洗开九芙蓉。

—— 唐 · 李白《宿无相寺》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亦应西北流。

—— 唐 · 李白《江上吟》

山将落日去,与晴空宜。

—— 唐 · 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城隅渌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 唐 · 李白《别中都明府兄》

檐飞宛溪,窗落敬亭云。

—— 唐 · 李白《过崔八丈水亭》

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浩浩扬湍波。

—— 唐 · 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荡漾清猨啼。

—— 唐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空余陇头,呜咽向人悲。

—— 唐 · 李白《胡无人》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傍。

—— 唐 · 李白《留别曹南羣官之江南》

独随朝宗,赴海输微涓。

—— 唐 · 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绿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 唐 · 李白《月夜金陵怀古》

平生渭曲,谁识此老翁。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鞠歌行》

太公渭川,李斯上蔡门。

—— 唐 · 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绿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 唐 · 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银。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上云乐》

天津流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 唐 · 李白《扶风豪士歌》

吴山高,越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 唐 ·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 唐 · 李白《对雨》

小山连緜向江开,碧峰巉岩绿回。

—— 唐 · 李白《白毫子歌》

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 唐 · 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天长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 唐 · 李白《梁园吟》

思归若汾,无日不悠悠。

—— 唐 · 李白《太原早秋》

云畔风生爪,沙头浸眉。

—— 唐 · 李白《初月》

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 唐 · 李白《鸣臯歌送岑徵君》

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本无二。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君道曲》

五厓峡横樵路。

—— 唐 · 李白《鸣臯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厓山居》

愿托周周羽,相衔汉湄。

—— 唐 · 李白《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古情不尽东流,此地悲风愁白杨。

—— 唐 · 李白《劳劳亭歌》

天边看渌,海上见青山。

—— 唐 · 李白《广陵赠别》

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北上行》

骄阳何太赫,海烁龙龟。

—— 唐 ·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洛阳为易,嵩岳是燕山。

—— 唐 ·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四》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牵愁万里长。

—— 唐 · 李白《横江词六首 二》

舟从广陵去,入会稽长。

—— 唐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淼淼望湖,青青芦叶齐。

—— 唐 ·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五》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东连扬子津。

—— 唐 · 李白《横江词六首 三》

昔飞动,三龙纷战争。

—— 唐 · 李白《留别金陵诸公》

人迷洞庭,雁度潇湘烟。

—— 唐 · 李白《郢门秋怀》

食出野田美,酒临远倾。

—— 唐 · 李白《口号》

请君试问东流,别意与之谁短长。

—— 唐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 唐 ·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清。

—— 唐 · 李白《观鱼潭》

吴烟暝长条,汉啮古根。

—— 唐 · 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

巫山夹青天,巴流若兹。

—— 唐 · 李白《上三峡》

歌酣易动,鼓震丛台倾。

—— 唐 · 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白云暎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 唐 ·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望云知苍梧,记辨瀛海。

—— 唐 · 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

—— 唐 ·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碧。

—— 唐 · 李白《江行寄远》

君今还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

—— 唐 · 李白《白云歌送友人》

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

—— 唐 · 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石惊虎伏起,状龙萦盘。

—— 唐 · 李白《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龙惊不敢中卧,猨啸时闻岩下音。

—— 唐 · 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流。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一》

仍连故乡,万里送行舟。

—— 唐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提携採铅客,结荷边沐。

—— 唐 · 李白《宿鰕湖》

清溪非陇,翻作断肠流。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二》

浣纱弄碧,自与清波闲。

—— 唐 · 李白《西施》

山鸡羞渌,不敢照毛衣。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三》

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 唐 · 李白《别韦少府》

牵引条上儿,饮弄中月。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五》

何处名僧到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 唐 · 李白《别山僧》

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 唐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笛奏龙鸣,箫吟凤下空。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宫中行乐词 三》

秋浦千重岭,车岭最奇。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八》

天清远峰出,落寒沙空。

—— 唐 · 李白《岘山怀古》

东浮汴河,访我三千里。

—— 唐 ·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十一》

惟见碧流,曾无黄石公。

—— 唐 ·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十二》

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宫中行乐词 八》

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十三》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流。

—— 唐 · 李白《金陵三首 二》

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 唐 · 李白《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秋浦田舍翁,採鱼中宿。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十六》

向东去,漳流直南奔。

—— 唐 · 李白《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

西峯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波潺湲。

—— 唐 ·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龙笛吟寒,天河落晓霜。

—— 唐 · 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 唐 · 李白《送杨少府赴选》

桃花飞绿,三月下瞿塘。

—— 唐 · 李白《宿巫山下》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流。

—— 唐 · 李白《谢公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色青于蓝。

—— 唐 ·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间。

—— 唐 ·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六》

爱此溪闲,乘流兴无极。

—— 唐 · 李白《姑孰十咏 姑孰溪》

少女櫂归舟,歌声逐流

—— 唐 · 李白《姑孰十咏 丹阳湖》

乃知蓬莱,复作清浅流。

—— 唐 · 李白《古风 九》

鲁国一杯,难容横海鳞。

—— 唐 · 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秋波落泗,海色明徂徕。

—— 唐 ·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滨。

—— 唐 · 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地转锦江成渭,天回玉垒作长安。

—— 唐 ·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四》

好风吹落日,流引长吟。

—— 唐 · 李白《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送君灞陵亭,灞流浩浩。

—— 唐 · 李白《灞陵行送别》

晶帘外竹枝寒,守羊车未至。

—— 唐 · 李白《连理枝 二》

深万丈,楚山邈千重。

—— 唐 · 李白《古风 十六》

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 唐 ·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七》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元通星汉流。

—— 唐 ·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八》

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

—— 唐 · 李白《安州般若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

—— 唐 · 李白《古风 十八》

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 唐 ·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九》

烟深阔,音信无由达。

—— 唐 · 李白《清平乐 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流。

—— 唐 · 李白《峨眉山月歌》

镜湖流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 唐 ·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别陇首,幽咽多悲声。

—— 唐 · 李白《古风 二十二》

同归无早晚,颍有清源。

—— 唐 ·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一》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流。

—— 唐 · 李白《江夏行》

君思颍绿,忽复归嵩岑。

—— 唐 ·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二》

却寻溪中,还望岩下石。

—— 唐 · 李白《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横烟不可涉。

—— 唐 · 李白《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二》

秋花冒绿,密叶罗青烟。

—— 唐 · 李白《古风 二十六》

清溪清我心,色异诸

—— 唐 · 李白《清溪行》

故人赠我我不违,着令山含清晖。

—— 唐 · 李白《詶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斩胡血变黄河,枭首当悬白鹊旗。

—— 唐 · 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三》

杀湍湮洪,九州始蚕麻。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寻阳五溪,沿洄直入巫山里。

—— 唐 · 李白《送别》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

—— 唐 · 李白《古风 三十一》

东风扇淑气,木荣春晖。

—— 唐 · 李白《春日独酌二首 一》

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

—— 唐 · 李白《古风 三十三》

浦边清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

—— 唐 · 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绿向雁门,黄云蔽龙山。

—— 唐 · 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白雪乱纤手,绿清虚心。

—— 唐 ·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东海沈碧,西关乘紫云。

—— 唐 · 李白《古风 三十六》

昔时红粉照流,今日青苔覆落花。

—— 唐 · 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羗笛梅花引,吴溪陇情。

—— 唐 · 李白《清溪半夜闻笛》

青橙拂户牖,白流园池。

—— 唐 · 李白《赠徐安宜》

荣华东流,万事皆波澜。

—— 唐 · 李白《古风 三十九》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泥。

—— 唐 · 李白《赠范金卿二首 一》

不满眼,观涛难称心。

—— 唐 · 李白《送纪秀才游越》

霜清东林钟,白虎溪月。

—— 唐 · 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

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 唐 · 李白《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一》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

—— 唐 · 李白《古风 四十三》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滨。

—— 唐 · 李白《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二》

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 唐 · 李白《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一》

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 唐 · 李白《琴曲歌辞 渌水曲》

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 唐 · 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

—— 唐 · 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不可解,连江夜为潮。

—— 唐 · 李白《送殷淑三首 一》

无情去,征帆逐吹开。

—— 唐 · 李白《送殷淑三首 二》

犬吠声中,桃花带雨浓。

—— 唐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楂拥随流叶,萍开出鱼。

—— 唐 · 李白《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忆与崔宗之,白弄素月。

—— 唐 · 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我闻隐静寺,山多奇踪。

—— 唐 · 李白《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 唐 · 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青山横北郭,白绕东城。

—— 唐 · 李白《送友人》

敕赐镜湖,为君台沼荣。

—— 唐 ·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二》

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 唐 · 李白《远别离》

杀湍烟洪,九州始蚕麻。

—— 唐 · 李白《公无渡河》

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 唐 · 李白《送别得书字》

桃花春生,白石今出没。

—— 唐 ·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碧云歛海色,流折江心。

—— 唐 · 李白《送麴十少府》

绕碧山,周回数千里。

—— 唐 · 李白《越中秋怀》

浔阳非剡,忽见子猷船。

—— 唐 · 李白《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河堤绕绿,桑柘连青云。

—— 唐 · 李白《赠清漳明府姪聿》

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远别离》

路非远,连鳌意何深。

—— 唐 · 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

秋山宜落日,秀出寒烟。

—— 唐 · 李白《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

—— 唐 · 李白《赠华州王司士》

落海上清,鳌背覩方蓬。

—— 唐 · 李白《赠卢徵君昆弟》

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猨。

—— 唐 · 李白《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成蛟龙,争池夺凤凰。

—— 唐 · 李白《拟古十二首 六》

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 唐 · 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殷王期负鼎,汶起垂竿。

—— 唐 ·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

下瓢酌颍,舞鹤来伊川。

—— 唐 · 李白《赠嵩山焦鍊师》

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 唐 · 李白《拟古十二首 十》

藉草依流,攀花赠远人。

—— 唐 · 李白《江夏送张丞》

涉江弄秋,爱此荷花鲜。

—— 唐 · 李白《拟古十二首 十一》

鼎湖流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

—— 唐 · 李白《琴曲歌辞 飞龙引二首 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

—— 唐 · 李白《上李邕》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寒。

—— 唐 · 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 唐 · 李白《拟古十二首 十二》

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濆。

—— 唐 · 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

分五岭,衡山朝九疑。

—— 唐 · 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香尘动罗袜,绿不霑衣。

—— 唐 · 李白《感兴六首 二》

抽刀断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唐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何如投中,流落他人开。

—— 唐 · 李白《感兴六首 三》

月明关山苦,剧陇头悲。

—— 唐 · 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上有琴高,下有陵阳祠。

—— 唐 · 李白《泾川送族弟錞》

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 唐 · 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

日从海傍没,向天边流。

—— 唐 ·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

客弄归櫂,云帆卷轻霜。

—— 唐 · 李白《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 唐 · 李白《赠别从甥高五》

连山去无际,流何时归。

—— 唐 · 李白《秋夕旅怀》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开。

—— 唐 · 李白《杂歌谣辞 司马将军歌》

那作商人妇,愁复愁风。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长干行二首 二》

遥看汉鸭头绿,恰似蒲萄初酦醅。

—— 唐 · 李白《杂歌谣辞 襄阳歌》

绿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 唐 · 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城回渌,花月使人迷。

—— 唐 · 李白《杂歌谣辞 襄阳曲 一》

桃花流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唐 · 李白《山中问荅》

却下精帘,玲珑望秋月。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玉阶怨》

侧见绿亭,开门列华茵。

—— 唐 · 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岘山临汉江,渌沙如雪。

—— 唐 · 李白《杂歌谣辞 襄阳曲 三》

常闻绿曲,忽此相逢遇。

—— 唐 · 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

黄云结暮色,白扬寒流。

—— 唐 · 李白《江上秋怀》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

—— 唐 · 李白《荅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桃花有源,可以保吾生。

—— 唐 · 李白《秋夕书怀》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湾。

—— 唐 · 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滨。

—— 唐 · 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怀》

玄珠寄象罔,赤非寥廓。

—— 唐 · 李白《金门荅苏秀才》

渤潏,人罹鲸鲵。

—— 唐 · 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

如见资,投竿佐皇极。

—— 唐 · 李白《詶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 唐 · 李白《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秦女卷衣》

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 唐 · 李白《赠崔秋浦三首 三》

何如牵白犊,饮对清流。

—— 唐 · 李白《田园言怀》

天河挂绿,秀出九芙蓉。

—— 唐 · 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客心洗流,余响入霜钟。

—— 唐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霜台降羣彦,国奉戎旃。

—— 唐 · 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挥镰若转月,拂生连珠。

—— 唐 · 李白《鲁东门观刈蒲》

渺然一隔,何由税归鞅。

—— 唐 · 李白《詶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珊瑚映绿,未足比光辉。

—— 唐 · 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武安有振瓦,易无寒歌。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发白马》

胡马渡洛,血流征战场。

—— 唐 · 李白《狱中上崔相涣》

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

—— 唐 · 李白《江上答崔宣城》

饮冰事戎幕,衣锦华乡。

—— 唐 · 李白《赠刘都使》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边。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春歌》

半夜军来,浔阳满旌旃。

—— 唐 ·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无定准,湍波或滞留。

—— 唐 · 李白《荅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涸辙思流,浮云失旧居。

—— 唐 · 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登舻望远,忽见沧浪枻。

—— 唐 · 李白《荅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千峰夹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 唐 · 李白《荅杜秀才五松见赠》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

—— 唐 · 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枯枝无丑叶,涸吐清泉。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长歌行》

闻道青云贵公子,锦帆游戏西江

—— 唐 · 李白《江上赠窦长史》

吾曾弄海,清浅嗟三变。

—— 唐 · 李白《赠王汉阳》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峥嵘。

—— 唐 · 李白《荅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鹦鹉洲横汉阳渡,引寒烟没江树。

—— 唐 ·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二》

朝涉白源,暂与人俗疎。

—— 唐 · 李白《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征帆飘空中,瀑洒天半。

—— 唐 · 李白《茔禅师房观山海图》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

—— 唐 ·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西辉逐流,荡漾游子情。

—— 唐 · 李白《游南阳清泠泉》

白鹭下秋,孤飞如坠霜。

—— 唐 · 李白《白鹭鹚》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萦回。

—— 唐 · 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一》

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 唐 · 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二》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晶珠。

—— 唐 · 李白《白胡桃》

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横天更不流。

—— 唐 · 李白《巫山枕障》

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丁督护歌》

飞流洒绝巘,急松声哀。

—— 唐 · 李白《游泰山六首 一》

过江誓流,志在清中原。

—— 唐 · 李白《南奔书怀》

松雪窗外晓,池阶下明。

—— 唐 · 李白《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

—— 唐 · 李白《赠张相镐二首 二》

仙游渡颍,访隐同元君。

—— 唐 · 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 唐 · 李白《游泰山六首 五》

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 唐 · 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

—— 唐 · 李白《宿清溪主人》

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唐 · 李白《鼓吹曲辞 将进酒》

览云测变化,弄穷清幽。

—— 唐 · 李白《与从姪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潜虬隐尺,着论谈兴亡。

—— 唐 ·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何谢新安,千寻见底清。

—— 唐 · 李白《题宛溪馆》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秪有晶盐。

—— 唐 · 李白《题东谿公幽居》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滨。

—— 唐 · 李白《嘲鲁儒》

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 唐 ·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攀崖度绝壑,弄寻回溪。

—— 唐 · 李白《春日游罗敷潭》

宗英佐雄郡,陆相控带。

—— 唐 · 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遥。

—— 唐 · 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一》

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

—— 唐 ·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 唐 · 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三》

长号易上,为我扬波澜。

—— 唐 · 李白《赠友人三首 二》

莫持西江,空许东溟臣。

—— 唐 · 李白《赠友人三首 三》

古人今人若流,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唐 · 李白《把酒问月》

花将色不染,与心俱闲。

—— 唐 · 李白《同族姪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 一》

客来花雨际,秋落金池。

—— 唐 · 李白《同族姪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 二》

下映双溪,如天落镜湖。

—— 唐 · 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 唐 · 李白《赠僧朝美》

溪当大楼南,溪正南奔。

—— 唐 · 李白《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传闻海上,乃有蓬莱山。

—— 唐 · 李白《杂诗》

山井中,同泉岂殊波。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一》

鱼龙动陂,处处生波澜。

—— 唐 · 李白《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二》

宝镜挂秋,罗衣轻春风。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二》

谿流琴高,石耸麻姑坛。

—— 唐 · 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绿藏春日,青轩祕晚霞。

—— 唐 · 李白《宴陶家亭子》

忽思剡溪去,石远清妙。

—— 唐 · 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玉[筯]落春镜,坐愁湖阳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四》

岸回沙不尽,日暎成空。

—— 唐 · 李白《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郎官爱此,因号郎官湖。

—— 唐 · 李白《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阳台隔楚,春草生黄河。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六》

金陵控海浦,渌带吴京。

—— 唐 · 李白《入朝曲》

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 唐 · 李白《秦女卷衣》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流。

—— 唐 ·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三》

日晚湘绿,孤舟无端倪。

—— 唐 · 李白《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洞庭西望楚江分,尽南天不见云。

—— 唐 ·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一》

觉来相思生白发,盈盈汉若可越。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十一》

南湖秋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 唐 ·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二》

涧谷阻,採薪陇坂长。

—— 唐 · 李白《北上行》

渴饮易波,由来多感激。

—— 唐 · 李白《代赠远》

武安有振瓦,易无寒歌。

—— 唐 · 李白《发白马》

去绝国,浮云辞故关。

—— 唐 · 李白《闺情》

青溪胜桐庐,木有佳色。

—— 唐 · 李白《宣城青溪》

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 唐 · 李白《代别情人》

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 唐 · 李白《丁督护歌》

且从康乐寻山,何必东游入会稽。

—— 唐 · 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天宫西寺,云锦照东郭。

—— 唐 · 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湄。

—— 唐 · 李白《九日登山》

今日云景好,绿秋山明。

—— 唐 · 李白《九日》

宝镜似空,落花如风吹。

—— 唐 · 李白《拟古》

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之沈沈。

—— 唐 · 李白《代寄情楚词体》

垂杨拂绿,摇艳东风年。

—— 唐 · 李白《折杨柳》

了见中月,青莲出尘埃。

—— 唐 · 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若有情,幽哀从此分。

—— 唐 · 李白《学古思边》

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大堤曲》

风动荷花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 唐 · 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冈峦相经亘,云气参错。

—— 唐 · 杜甫《青阳峡》

南图卷云,北拱戴霄汉。

—— 唐 · 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野外堂依竹,篱边向城。

—— 唐 · 杜甫《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唐 ·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一》

旌竿暮惨澹,风白刃涩。

—— 唐 · 杜甫《龙门镇》

平桥路,春沙映竹村。

—— 唐 · 杜甫《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山分积草岭,路异明县。

—— 唐 · 杜甫《积草岭》

燕外晴丝卷,鸥边叶开。

—— 唐 · 杜甫《春日江村五首 四》

日出篱东,云生舍北泥。

—— 唐 · 杜甫《绝句六首 一》

研寒金井,檐动玉壶冰。

—— 唐 · 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四更山吐月,残夜明楼。

—— 唐 · 杜甫《月》

人皆知饮,公辈不偷金。

—— 唐 · 杜甫《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四山多风溪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 唐 · 杜甫《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五》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上游。

—— 唐 · 杜甫《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六》

观为政,厨烟觉远庖。

—— 唐 · 杜甫《题新津北桥楼》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衣。

—— 唐 · 杜甫《重题郑氏东亭》

宅中平岸,身外满床书。

—— 唐 · 杜甫《汉州王大录事宅作》

再闻虎豹鬬,屡跼风昏。

—— 唐 · 杜甫《木皮岭》

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 唐 · 杜甫《白沙渡》

新添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 唐 ·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迥眺积外,始知衆星干。

—— 唐 · 杜甫《水会渡》

往还时屡改,川日悠哉。

—— 唐 · 杜甫《龙门》

荻岸如秋,松门似画图。

—— 唐 · 杜甫《返照》

素幔随流,归舟返旧京。

—— 唐 · 杜甫《哭严仆射归榇》

畎亩孤城外,江村乱中。

—— 唐 · 杜甫《向夕》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昏。

—— 唐 · 杜甫《愁坐》

地僻无网罟,清反多鱼。

—— 唐 · 杜甫《五盘》

北池云阔,华馆闢秋风。

—— 唐 · 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 唐 · 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收帆下急,卷幔逐回滩。

—— 唐 · 杜甫《放船》

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 唐 · 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疟病餐巴,疮痍老蜀都。

—— 唐 · 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野亭逼湖,歇马高林间。

—— 唐 · 杜甫《暂如临邑至㟙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向东流。

—— 唐 · 杜甫《石犀行》

凤藏丹宵暮,龙去白浑。

—— 唐 · 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

徐关深府,碣石小秋毫。

—— 唐 · 杜甫《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隄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闻道杀人汉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 唐 · 杜甫《三绝句 三》

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 唐 · 杜甫《夜宴左氏庄》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中。

—— 唐 · 杜甫《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一》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船。

—— 唐 ·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一》

十日画一,五日画一石。

—— 唐 · 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短短桃花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 唐 ·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三》

愁边有江,焉得北之朝。

—— 唐 · 杜甫《又雪》

大儿九龄色清澈,秋为神玉为骨。

—— 唐 · 杜甫《徐卿二子歌》

孤屿亭何处,天涯气中。

—— 唐 · 杜甫《送裴二虬作尉永嘉》

冰壶动瑶碧,野失蛟螭。

—— 唐 · 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 唐 · 杜甫《长江二首 一》

他日嘉陵涕,仍沾楚还。

—— 唐 · 杜甫《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啓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 一》

种榆中央,成长何容易。

—— 唐 · 杜甫《枯柟》

名园依绿,野竹上青霄。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一》

方丈浑连,天台总映云。

—— 唐 · 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二》

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五》

朝朝巫峡,远逗锦江波。

—— 唐 · 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一》

层轩皆面,老树饱经霜。

—— 唐 · 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二》

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

—— 唐 · 杜甫《愁》

石林蟠府,百里独苍苍。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七》

刺船思郢客,解乞吴儿。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八》

流关内,终南在日边。

—— 唐 · 杜甫《览镜呈柏中丞》

当时浣花桥,溪纔尺余。

—— 唐 · 杜甫《溪涨》

黄莺过飜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 唐 · 杜甫《即事》

出门流注,回首白云多。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十》

夜足霑沙雨,春多逆风。

—— 唐 · 杜甫《老病》

卷帘唯白,隐几亦青山。

—— 唐 · 杜甫《闷》

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 唐 · 杜甫《寄常徵君》

汉节梅花外,春城海边。

—— 唐 · 杜甫《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此诗》

东望西江,南游北户开。

—— 唐 · 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一》

饭抄云子白,瓜嚼精寒。

—— 唐 · 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门。

—— 唐 · 杜甫《宿江边阁》

满峡重江,开帆八月舟。

—— 唐 · 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二》

楚设关城险,吴吞府宽。

—— 唐 · 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一》

明年下春,东尽白云求。

—— 唐 · 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二》

楼雨霑云幔,山寒着城。

—— 唐 · 杜甫《西阁雨望》

緜州江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

—— 唐 · 杜甫《观打鱼歌》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流。

—— 唐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五》

公子调冰,佳人雪藕丝。

—— 唐 · 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一》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春风野外昏。

—— 唐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六》

碧山晴又湿,白雨偏多。

—— 唐 · 杜甫《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嬾心似江,日夜向沧洲。

—— 唐 · 杜甫《西阁二首 二》

犹闻上急,早作取平途。

—— 唐 · 杜甫《寄韦有夏郎中》

清源曲,荆门此路疑。

—— 唐 · 杜甫《九日曲江》

色含羣动,朝光切太虚。

—— 唐 · 杜甫《瀼西寒望》

绝辟过云开锦绣,疎松夹奏笙簧。

—— 唐 ·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一》

倚风遗鶂路,随到龙门。

—— 唐 ·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黄师塔前江东,春光嬾困倚微风。

—— 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五》

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

—— 唐 · 杜甫《入宅三首 二》

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春。

—— 唐 · 杜甫《赤甲》

哀輓青门去,新阡绛遥。

—— 唐 · 杜甫《故武卫将军輓歌三首 三》

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 唐 ·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函关犹出将,渭更屯兵。

—— 唐 · 杜甫《柳司马至》

东流江西飞燕,可惜春光不相见。

—— 唐 · 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且脱佩剑休裴回,西得诸侯櫂锦

—— 唐 · 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夏流多,清晨向小园。

—— 唐 · 杜甫《园》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浮阶熘决渠。

—— 唐 · 杜甫《柏学士茅屋》

空山道,柴门老树村。

—— 唐 · 杜甫《忆幼子》

野屋流寒,山篱带薄云。

—— 唐 · 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二》

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 唐 · 杜甫《秋野五首 二》

看云莫怅望,失任唿号。

—— 唐 · 杜甫《江头四咏 鸂鶒》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仙惜不得。

—— 唐 · 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中。

—— 唐 ·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松悲天冷,沙乱雪山清。

—— 唐 · 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且休怅望看春,更恐归飞隔暮云。

—— 唐 · 杜甫《官池春雁二首 一》

光难定,秋山响易哀。

—— 唐 · 杜甫《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三》

昏昏阻云,侧望苦伤神。

—— 唐 · 杜甫《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魂断航舸失,天寒沙清。

—— 唐 · 杜甫《送覃二判官》

落雁浮寒,饥乌集戍楼。

—— 唐 · 杜甫《晚行口号》

令弟尚为苍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 唐 · 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美人娟娟隔秋,濯足洞庭望八荒。

—— 唐 · 杜甫《寄韩谏议》

由来巫峡,本自楚人家。

—— 唐 · 杜甫《小园》

拾遗曾奏数行书,嬾性从来竹居。

—— 唐 · 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五原空壁垒,八散风涛。

—— 唐 ·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华夷山不断,吴蜀相通。

—— 唐 · 杜甫《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

青女霜枫重,黄牛峡喧。

—— 唐 · 杜甫《东屯月夜》

湖南安背,峡内忆行春。

—— 唐 · 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此地生涯晚,遥悲国秋。

—— 唐 · 杜甫《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蜻蜓款款飞。

—— 唐 · 杜甫《曲江二首 二》

苑外江头坐不归,精春殿转霏微。

—— 唐 · 杜甫《曲江对酒》

林花着雨燕脂落,荇牵风翠带长。

—— 唐 · 杜甫《曲江对雨》

稻穫空云,川平对石门。

—— 唐 · 杜甫《刈稻了咏怀》

天下何曾有山,人间不解重骅骝。

—— 唐 · 杜甫《存殁口号二首 二》

万里秋风吹锦,谁家别泪湿罗衣。

—— 唐 · 杜甫《黄草》

卓立羣峰外,蟠根积边。

—— 唐 · 杜甫《白盐山》

巨积中央,江寒出长。

—— 唐 · 杜甫《滟滪堆》

灧滪既没孤根深,西来多愁太阴。

—— 唐 · 杜甫《滟滪》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长和岛屿青。

—— 唐 · 杜甫《题郑十八着作虔》

东流去,清樽日复斜。

—— 唐 · 杜甫《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细微霑族,风俗当园蔬。

—— 唐 · 杜甫《白小》

边亭流血成海,武皇开边意未已。

—— 唐 · 杜甫《兵车行》

金华山北涪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 唐 · 杜甫《野望》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东影随长流。

—— 唐 · 杜甫《白帝城最高楼》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间。

—— 唐 · 杜甫《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流城郭,春风入鼓鞞。

—— 唐 · 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一》

莫问东流,生涯未即抛。

—— 唐 · 杜甫《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

有远湖树,人今何处船。

—— 唐 · 杜甫《峡隘》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间。

—— 唐 ·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二》

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 唐 · 杜甫《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迟日深春,轻舟送别筵。

—— 唐 · 杜甫《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开闢多天险,防隅一关。

—— 唐 · 杜甫《峡口二首 一》

词源倒流三峡,笔阵独扫千人军。

—— 唐 · 杜甫《醉歌行》

入天犹石色,穿忽云根。

—— 唐 · 杜甫《瞿塘两崖》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开闢流其间。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一》

羣木光下,万象云气中。

—— 唐 · 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

云随白落,风振紫山悲。

—— 唐 · 杜甫《人日两篇 一》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自须弹。

—— 唐 · 杜甫《人日两篇 二》

立马千山暮,回舟一香。

—— 唐 · 杜甫《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二》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通青苗。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六》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珠。

—— 唐 ·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之图张卖时。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八》

杖藜登榭,挥翰宿春天。

—— 唐 · 杜甫《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

山花相映发,鸟自孤飞。

—— 唐 · 杜甫《送何侍御归朝》

即今千种恨,惟共东流。

—— 唐 · 杜甫《忆弟二首 一》

济江元自阔,下不劳牵。

—— 唐 · 杜甫《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

花分堑弱,巢燕得泥忙。

—— 唐 · 杜甫《乘雨入行军六弟宅》

故山迷白阁,秋隐黄陂。

—— 唐 · 杜甫《偶题》

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一》

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

—— 唐 · 杜甫《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蒹葭离披去,天相与永。

—— 唐 · 杜甫《渼陂西南台》

薄衣临积,吹面受和风。

—— 唐 · 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野云低渡,檐雨细随风。

—— 唐 · 杜甫《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

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

—— 唐 · 杜甫《夏日李公见访》

沸天万乘动,观百丈湫。

—— 唐 · 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暗飞萤自照,宿鸟相唿。

—— 唐 · 杜甫《倦夜》

楚宫腊送荆门,白帝云偷碧海春。

—— 唐 · 杜甫《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

昆明池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 唐 · 杜甫《秋兴八首 七》

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缭以周墙百余里。

—— 唐 · 杜甫《沙苑行》

郊扉俗远长幽寂,野春来更接连。

—— 唐 · 杜甫《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羌童看渭,使客向河源。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十》

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

—— 唐 · 杜甫《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

风号闻虎豹,宿伴凫鹥。

—— 唐 · 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羣公》

沧浪深青溟阔,攲岸侧岛秋毫末。

—— 唐 ·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山头南郭寺,号北流泉。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十二》

古庙杉松巢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 唐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四》

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 唐 · 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对门藤盖瓦,映竹穿沙。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十三》

普天无川梁,欲济愿缩。

—— 唐 · 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

—— 唐 · 杜甫《悲陈陶》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清。

—— 唐 · 杜甫《诸将五首 二》

野人矜险绝,竹会平分。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十六》

金剎清枫外,朱楼白边。

—— 唐 · 杜甫《舟月对驿近寺》

人生有情泪霑臆,江江花岂终极。

—— 唐 · 杜甫《哀江头》

飘泊南庭老,祗应学仙。

—— 唐 · 杜甫《舟中》

吏人桥外少,秋席边多。

—— 唐 · 杜甫《章梓州水亭》

心在精域,衣霑春雨时。

—— 唐 · 杜甫《大云寺贊公房四首 一》

即今龙厩,莫带犬戎羶。

—— 唐 ·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杜陵斜晚照,潏带寒淤。

—— 唐 · 杜甫《赠李八祕书别三十韵》

远山朝白帝,深谒彝陵。

—— 唐 ·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添金杯。

—— 唐 · 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昏。

—— 唐 · 杜甫《东楼》

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 唐 · 杜甫《雨晴》

秋雨漫湘,阴风过岭梅。

—— 唐 · 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关云常带雨,塞不成河。

—— 唐 · 杜甫《寓目》

沈范早知何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 唐 · 杜甫《解闷十二首 四》

漳滨与蒿里,逝竟同年。

—— 唐 · 杜甫《哭李尚书》

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 唐 · 杜甫《遣怀》

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 唐 · 杜甫《薄暮》

南渡桂关舟檝,北归秦川多鼓鞞。

—— 唐 · 杜甫《暮归》

萧索汉清,缅通淮湖税。

—— 唐 ·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

—— 唐 · 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

西扼弱道,南镇枹罕陬。

—— 唐 · 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

—— 唐 · 杜甫《塞芦子》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山。

—— 唐 · 杜甫《彭衙行》

邠郊入地底,泾中荡潏。

—— 唐 · 杜甫《北征》

风吹花片片,春动茫茫。

—— 唐 · 杜甫《城上》

天青风捲幔,草碧通池。

—— 唐 · 杜甫《伤春五首 二》

昔闻洞庭,今上岳阳楼。

—— 唐 · 杜甫《登岳阳楼》

欹侧风帆满,微冥驿孤。

—— 唐 ·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多。

—— 唐 · 杜甫《天末忆李白》

宿桨依农事,邮籤报程。

—— 唐 · 杜甫《宿青草湖》

宿仍余照,人烟复此亭。

—— 唐 · 杜甫《宿白沙驿》

黄云高未动,白已扬波。

—— 唐 · 杜甫《日暮》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波。

—— 唐 · 杜甫《奉寄高常侍》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春。

—— 唐 · 杜甫《湘夫人祠》

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

—— 唐 · 杜甫《听杨氏歌》

鬼物撇捩辞坑壕,苍使者扪赤条。

—— 唐 · 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 唐 · 杜甫《登白马潭》

扁舟繫缆沙边久,南国浮云上多。

—— 唐 · 杜甫《奉寄别马巴州》

况乃山高有波,秋风萧萧露泥泥。

—— 唐 · 杜甫《狄明府》

铜缾未失,百丈有哀音。

—— 唐 · 杜甫《铜缾》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关。

—— 唐 · 杜甫《秋风二首 一》

残年傍国,落日对春华。

—— 唐 · 杜甫《入乔口》

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 唐 · 杜甫《铜官渚守风》

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 唐 · 杜甫《送人从军》

春岸桃花,云帆枫树林。

—— 唐 · 杜甫《南征》

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 唐 · 杜甫《野望》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悬。

—— 唐 · 杜甫《示姪佐》

东逾辽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

—— 唐 ·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九》

故国三年一消息,终南渭寒悠悠。

—— 唐 · 杜甫《锦树行》

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文。

—— 唐 · 杜甫《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

萧关陇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

—— 唐 · 杜甫《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一》

焚香淑景殿,涨望云亭。

—— 唐 ·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遥。

—— 唐 · 杜甫《归梦》

岂异神仙宅,俱兼山乡。

—— 唐 · 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无复云台仗,虚修战船。

—— 唐 · 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独卧蒿阳客,三违颍春。

—— 唐 · 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春。

—— 唐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政化平如,皇恩断若神。

—— 唐 · 杜甫《能画》

客星空伴使,寒不成潮。

—— 唐 · 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

老夫自汲涧,野日泠泠。

—— 唐 · 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浣花流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 唐 · 杜甫《卜居》

白帝城门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

—— 唐 · 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

—— 唐 · 杜甫《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努力慎风,岂惟数盘[飧]。

—— 唐 · 杜甫《别李义》

良会苦短促,溪行奔注。

—— 唐 · 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百年死树中琴瑟,一斛旧藏蛟龙。

—— 唐 · 杜甫《君不见简苏徯》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即沧浪。

—— 唐 · 杜甫《狂夫》

朔风吹桂,朔雪夜纷纷。

—— 唐 · 杜甫《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鱼龙回夜,星月动秋山。

—— 唐 · 杜甫《草阁》

松风涧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

—— 唐 · 杜甫《忆昔行》

江月光于,高楼思杀人。

—— 唐 · 杜甫《江月》

物役虚照,魂伤山寂然。

—— 唐 · 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 一》

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 唐 ·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故凭锦将双泪,好过瞿塘灧滪堆。

—— 唐 · 杜甫《所思》

重忆罗江外,同游锦滨。

—— 唐 · 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中鸥。

—— 唐 · 杜甫《江村》

云溪花淡淡,春郭泠泠。

—— 唐 · 杜甫《行次盐亭县卿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谘议诸昆季》

白鸥元宿,何事有余哀。

—— 唐 · 杜甫《云山》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益霑巾。

—— 唐 ·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曹。

—— 唐 · 杜甫《北邻》

早霞随类影,寒各依痕。

—— 唐 · 杜甫《冬深》

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唐 · 杜甫《南邻》

瞿塘夜黑,城内改更筹。

—— 唐 · 杜甫《不寐》

闷到房公池头,坐逢杨子镇东州。

—— 唐 · 杜甫《荅杨梓州》

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唐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穷冬急风,逆浪开帆难。

—— 唐 · 杜甫《别董颋》

幽花欹满树,小细通池。

—— 唐 · 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飞星过白,落月动沙虚。

—— 唐 · 杜甫《中宵》

花笑白首,春草随青袍。

—— 唐 · 杜甫《送重表姪王砅评事使南海》

远鸥浮静,轻鷰受风斜。

—— 唐 · 杜甫《春归》

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 唐 · 杜甫《清明二首 二》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春。

—— 唐 · 杜甫《发潭州》

飘飖桂游,怅望苍梧暮。

—— 唐 · 杜甫《咏怀二首 二》

置酒高林下,观碁积滨。

—— 唐 · 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清思汉上,凉忆岘山巅。

—— 唐 · 杜甫《回櫂》

况兼贼繁,特戒风飙驶。

—— 唐 ·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 唐 · 杜甫《遣遇》

日月笼中鸟,干坤上萍。

—— 唐 · 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魂。

—— 唐 · 杜甫《建都十二韵》

花寒落岸,山鸟暮过庭。

—— 唐 · 杜甫《独坐二首 一》

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 唐 · 杜甫《哭长孙侍御》

露下天高秋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 唐 · 杜甫《夜》

岸疏开闢,木杂今古树。

—— 唐 · 杜甫《宿花石戍》

树湿风凉进,江喧气浮。

—— 唐 · 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舍南舍北皆春,但见羣鸥日日来。

—— 唐 · 杜甫《客至》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生。

—— 唐 · 杜甫《遣意二首 一》

併照巫山出,新窥楚清。

—— 唐 · 杜甫《月三首 二》

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 唐 · 杜甫《绝句九首 八》

影遭碧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 唐 ·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吹花随去,飜却钓鱼船。

—— 唐 · 杜甫《绝句九首 九》

鱼竿客,清秋鹤发翁。

—— 唐 · 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风扉掩不定,鸟过仍回。

—— 唐 · 杜甫《雨》

龙依积蟠,窟压万丈内。

—— 唐 · 杜甫《万丈潭》

鸟雀苦肥秋粟菽,蛟龙欲蛰寒沙

—— 唐 · 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幽。

—— 唐 · 杜甫《发秦州》

二月六夜春生。

—— 唐 · 杜甫《春水生二绝 一》

一夜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 唐 · 杜甫《春水生二绝 二》

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 唐 · 杜甫《铁堂峡》

潇湘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 唐 ·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 唐 · 杜甫《江亭》

流中座,岷山到此堂。

—— 唐 · 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乞为寒玉,愿作冷秋菰。

—— 唐 · 杜甫《热三首 一》

瘴云终不灭,泸复西来。

—— 唐 · 杜甫《热三首 二》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餐。

—— 唐 · 杜甫《寒硖》

渔舟上急,猎火着高林。

—— 唐 · 杜甫《初冬》

回回山根,冉冉松上雨。

—— 唐 · 杜甫《法镜寺》

萧条向陆,汩没随鱼商。

—— 唐 · 杜甫《入衡州》

炎州无坚植,潦轻推挤。

—— 宋 · 苏轼《两桥诗 西新桥》

写取馀声归向、仙夸。

—— 宋 · 苏轼《南歌子》

桥下声长。

—— 宋 · 苏轼《菩萨蛮》

一时分散云乡。

—— 宋 · 苏轼《南歌子》

门外月华如、彩舟横。

—— 宋 · 苏轼《南歌子》

共饮去年堂,俯看秋纹。

—— 宋 · 苏轼《丙子重九二首 其二》

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 宋 · 苏轼《和陶乞食》

簟纹如玉肌凉。

—— 宋 · 苏轼《南歌子》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取。

—— 宋 · 苏轼《凤翔八观 石鼓歌》

歌咽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巌。

—— 宋 · 苏轼《记梦回文二首 其一》

云山烟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 宋 · 苏轼《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 其一》

分西邻,竹阴借东家。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其四》

邞淇自古北流,跳波下濑鸣玦环。

—— 宋 · 苏轼《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明年春漾桃花,柳岸隘舟楫。

—— 宋 · 苏轼《好事近》

湖上雨晴时,秋半篙初没。

—— 宋 · 苏轼《好事近》

先生但清坐,薤已多言。

—— 宋 · 苏轼《遗直坊》

渐泓渟,青天落寒碧。

—— 宋 · 苏轼《浚井》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面冰。

—— 宋 · 苏轼《鹧鸪天》

渴饮灵泉,饥食玉树枝。

—— 宋 · 苏轼《赠陈守道》

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 宋 · 苏轼《望江南・忆江南》

黄河流驾紫河车,精池産红莲花。

—— 宋 · 苏轼《辨道歌》

岁寒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 宋 · 苏轼《登州海市》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一城花。

—— 宋 · 苏轼《望江南・忆江南》

繫闷岂无罗带,割愁还有剑鋩山。

—— 宋 · 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 其一》

落笔已吞云梦客,抱琴欲访仙师。

—— 宋 · 苏轼《留别登州举人》

君不见马儿,步步逆流

—— 宋 · 苏轼《二虫》

仙风入骨已凌云,秋为文不受尘。

—— 宋 · 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 其一》

东流。

—— 宋 · 苏轼《昭君怨》

丹砂久窖井赤,白朮谁烧厨竈香。

—— 宋 · 苏轼《楼观》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潺潺。

—— 宋 · 苏轼《石鼻城》

城中病守无所为,走马来寻铁沟

—— 宋 · 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博》

小屋如渔舟,濛濛云里。

—— 宋 · 苏轼《寒食雨二首 其二》

但觉衾裯如泼,不知庭院已堆盐。

—— 宋 ·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其一》

岂无故交亲,逝去如覆

—— 宋 · 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

殿风来暗香满。

—— 宋 · 苏轼《洞仙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

—— 宋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碧纱窗下沈烟。

—— 宋 · 苏轼《阮郎归》

照朱栏,浮萍乱明鑑。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曲槛》

蓬莱在何许,弱空相望。

—— 宋 · 苏轼《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 其二》

不见双池,长漂十里花。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双池》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荷叶》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东南驰。

—— 宋 · 苏轼《苏州姚氏三瑞堂》

雪芽我为求阳羡,乳君应饷惠山。

—— 宋 · 苏轼《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连天。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可怜明月如泼,夜半清光翻我室。

—— 宋 · 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其一》

风清。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傍沼人窥鑑,惊鱼溅桥。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桃花》

破陂漏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

—— 宋 · 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其二》

君家有田冒田,我家无田忧入室。

—— 宋 · 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其三》

隋堤三月溶溶。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未能城里去,且复边来。

—— 宋 · 苏轼《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 其一》

江淮为田,舟楫为室居。

—— 宋 · 苏轼《鱼蛮子》

我欲归寻万里桥,花风叶暮萧萧。

—— 宋 · 苏轼《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晶盐。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云间。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燕子飞时,绿人家绕。

—— 宋 · 苏轼《蝶恋花》

春还宫柳腰支活,入御沟鳞甲动。

—— 宋 · 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

北固山前三面

—— 宋 · 苏轼《蝶恋花》

浮光风宛转,照影方折。

—— 宋 · 苏轼《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

强致南山树,来经渭滩。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桧》

天公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

—— 宋 · 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近闻海上港,渐出底村。

—— 宋 · 苏轼《送黄师是赴两浙宪》

真君堂下寒泉

—— 宋 · 苏轼《蝶恋花》

至今风俗含古意,柔桑绿招行人。

—— 宋 · 苏轼《送王伯敭守虢》

萦回溪上路。

—— 宋 · 苏轼《蝶恋花》

轻舟弄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

—— 宋 · 苏轼《百步洪二首 其二》

乱山环合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 宋 · 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 宋 · 苏轼《和子由四首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

丁女真妃,寒山便火耘。

—— 宋 ·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

—— 宋 · 苏轼《永遇乐》

王郎年少日,文如瓶翻。

—— 宋 · 苏轼《次韵和王巩》

明月如霜,好风如,清景无限。

—— 宋 · 苏轼《永遇乐》

斗赢一,功敌千锺。

—— 宋 · 苏轼《行香子》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长。

—— 宋 · 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其一》

孤山寺下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 宋 · 苏轼《寄吕穆仲寺丞》

径蟠趋后崦,会赴前溪。

—— 宋 · 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其三》

天清、影湛波平。

—— 宋 · 苏轼《行香子》

出家非今日,法洗无垢。

—— 宋 · 苏轼《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

投泥泼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宋 · 苏轼《石炭》

嗟我乐何深,经亦屡读。

—— 宋 · 苏轼《寄周安孺茶》

初含晓渌,稻花半作秋香。

—— 宋 · 苏轼《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 其四》

洒向长河

—— 宋 · 苏轼《菩萨蛮》

独专山乐,付与宁非天。

—— 宋 · 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芳意十分强半在,为君先踏边春。

—— 宋 · 苏轼《有以官法酒见饷者因用前韵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

长笛吹《新》。

—— 宋 · 苏轼《菩萨蛮》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仙王。

—— 宋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帐如烟。

—— 宋 · 苏轼《南堂五首 其五》

光潋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宋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二》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为君开。

—— 宋 · 苏轼《送贾讷倅眉二首 其二》

风巌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 宋 · 苏轼《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

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入丝桐。

—— 宋 · 苏轼《和参寥见寄》

辛勤守一经,菽贤五鼎。

—— 宋 · 苏轼《送程建用》

柳花着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

—— 宋 · 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

离堆四面绕江,坐无蜀士谁与论。

—— 宋 · 苏轼《次韵滕大夫三首 雪浪石 其一》

山前乳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

—— 宋 · 苏轼《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 其二》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云乡。

—— 宋 · 苏轼《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其一》

好去江鱼煮江,剑南归路有姜诗。

—— 宋 · 苏轼《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其二》

调歌归去。

—— 宋 · 苏轼《菩萨蛮》

连筒春远,出谷晚钟疏。

—— 宋 · 苏轼《独游富阳普照寺》

未浑缨可濯,弁峰初见眼应明。

—— 宋 · 苏轼《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其二》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得顽苍。

—— 宋 · 苏轼《次韵滕大夫三首 沉香石》

春风在流,鳬雁先拍拍。

—— 宋 · 苏轼《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生鸿雁来。

—— 宋 · 苏轼《武昌西山》

頼此三尺桐,中有山意。

—— 宋 · 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

欲收暮景返田里,远泝江穷离堆。

—— 宋 · 苏轼《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用前韵为谢》

飓作海浑,天溟濛。

—— 宋 · 苏轼《和陶停云四首 其二》

飘然东南去,江清且暖。

—— 宋 · 苏轼《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亦次韵见寄复和答之》

饥饱共生死,火同焚漂。

—— 宋 · 苏轼《刘丑厮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清。

—— 宋 · 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其一》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涵青苹。

—— 宋 · 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陆无不便。

—— 宋 · 苏轼《和蒋夔寄茶》

昏昏气浮山麓,泛泛春风弄麦苗。

—— 宋 · 苏轼《题宝鸡县斯飞阁》

良辰不可繫,逝无留骋。

—— 宋 · 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二》

谁怜第五桥边,独照台州老郑虔。

—— 宋 · 苏轼《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

更将沈暗同然。

—— 宋 · 苏轼《翻香令》

初如濛濛隠山玉,渐如濯濯出莲。

—— 宋 · 苏轼《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

仆夫为我催归来,要与北海春争先回。

—— 宋 · 苏轼《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

岁月斜川似,风流曲惭。

—— 宋 · 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

徘徊朱明洞,沙自清驶。

—— 宋 · 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六》

调谁家唱。

—— 宋 · 苏轼《虞美人》

无情汴自东流。

—— 宋 · 苏轼《虞美人》

鼓吹未容迎五马,云先已飏双鳬。

—— 宋 · 苏轼《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吴山道人心似,眼浄尘空无可扫。

—— 宋 · 苏轼《再和潜师》

谷中暗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 宋 · 苏轼《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 宋 · 苏轼《答郡中同僚贺雨》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

—— 宋 · 苏轼《哨遍》

青秧发广亩,白涵孤城。

—— 宋 · 苏轼《句 其三六》

吏士寂如,萧萧闻马檛。

—— 宋 · 苏轼《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殷勤莫忘分携处,湖东边凤岭西。

—— 宋 · 苏轼《赠别》

宦游甑生尘,菽媚翁媪。

—— 宋 · 苏轼《留别叔通元弼坦夫》

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

—— 宋 · 苏轼《哨遍》

涸无泥,菑堰旋插修。

—— 宋 · 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秋归南浦蟪蛄鸣,霜落横湖沙清。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蓼屿》

却寻流出东门,坏垣古堑花无主。

—— 宋 · 苏轼《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集之为诗故辞无伦次》

飞毬互明灭,激相吞吐。

—— 宋 · 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

丛台余袨服,易雄悲笳。

—— 宋 · 苏轼《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

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拍天流。

—— 宋 · 苏轼《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

三吴行尽千山,犹道桐庐更清美。

—— 宋 · 苏轼《送江公着知吉州》

茫茫,千里斜阳暮。

—— 宋 · 苏轼《点绛唇》

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

—— 宋 · 苏轼《扶风天和寺》

待向嵩阳求竹,一犁烟雨伴公归。

—— 宋 · 苏轼《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

清风弄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

—— 宋 · 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

陂塘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 宋 · 苏轼《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其一》

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为花开。

—— 宋 · 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其三》

残雪照山光耿耿,轻冰笼暗溶溶。

—— 宋 · 苏轼《溪堂留题》

云安市无井,斗宽百忧。

—— 宋 · 苏轼《谪居三适三首 夜卧濯足》

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涵虚亭》

道人应怪游人衆,汲尽阶前井浑。

—— 宋 · 苏轼《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 楼观》

涵空,山照市。

—— 宋 · 苏轼《更漏子》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泉甘。

—— 宋 · 苏轼《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 五郡》

忽悟过溪还一笑,禽惊落翠毛衣。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

五家车马如,珠玑满路旁。

—— 宋 · 苏轼《华清引》

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

—— 宋 · 苏轼《过高邮寄孙君孚》

翻然向河朔,坐念东郡

—— 宋 · 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

三吴雨连月,湖日夜添。

—— 宋 · 苏轼《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邠僧惠勤惠思清顺可久惟肃义诠同泛湖游北山》

曲池流细鳞鳞,高会传觞似洛滨。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禊亭》

后会知何日,一欢如覆

—— 宋 · 苏轼《诸公饯子敦轼以病不往复次前韵》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味。

—— 宋 · 苏轼《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光潋灧犹浮碧,山色空濛已敛昏。

—— 宋 · 苏轼《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其二》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鮆鱼肥。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寒芦港》

偶寻流上崔嵬,五老苍顔一笑开。

—— 宋 · 苏轼《书李公择白石山房》

一庵闲卧洞霄宫,井有丹砂长赤。

—— 宋 · 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 其一》

荡荡白银阙,沉沉精宫。

—— 宋 · 苏轼《庐山二胜 开先漱玉亭》

我作衡君作丞,他日归朝同此拜。

—— 宋 · 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 其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拍天。

—— 宋 ·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 其二》

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碧潺潺。

—— 宋 · 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 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其一》

垢何曾相受。

—— 宋 · 苏轼《如梦令》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半扉。

—— 宋 ·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 其三》

但见竹阴绿,不知汧黄。

—— 宋 · 苏轼《大老寺竹间阁子》

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碧天。

—— 宋 · 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 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其三》

巴山乐有余,一麾从此首归途。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北园》

且并村敧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巌。

—— 宋 ·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 其五》

诗题:观大望朝阳巌作首句:朝阳巌前不结庐。

—— 宋 · 苏轼《存目 其一八》

莫望小桥流

—— 宋 · 苏轼《如梦令》

天池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

—— 宋 · 苏轼《壶中九华诗》

何人修上,种此一双玉。

—— 宋 · 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

—— 宋 ·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

朝阳照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

—— 宋 · 苏轼《观湖二首 其二》

诗题:雷州八首首句:白发坐泝党荔子无几何下居近流培塿无松柏粤岭风俗殊粤女市无常海康腊己酉旧时日南郡。

—— 宋 · 苏轼《存目 其二一》

餠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 宋 · 苏轼《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

江西山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 宋 · 苏轼《江西一首》

嗟我妇子行泥,朝分一壠暮千畦。

—— 宋 · 苏轼《秧马歌》

诗题:饮酒四首首句:我观人间世左手持蟹螯有客远方来雷觞淡于

—— 宋 · 苏轼《存目 其二三》

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 宋 · 苏轼《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其二》

便合与官充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 宋 · 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美哉,洋洋乎。

—— 宋 · 苏轼《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

诗题:绝句三首首句:松柏萧森溪南此身分付一蒲团天风吹月入栏干。

—— 宋 · 苏轼《存目 其二四》

山为翠浪涌,作玉虹流。

—— 宋 · 苏轼《鬰孤台》

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

—— 宋 · 苏轼《廉泉》

迢迢涧随人急,冉冉巌花扑马香。

—— 宋 · 苏轼《筠州还白塔铺歇马》

黑月在浊,何曾不清明。

—— 宋 · 苏轼《留别蹇道士拱辰》

楚山澹无姿,赣清可厉。

—— 宋 · 苏轼《尘外亭》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苕湄。

—— 宋 · 苏轼《清远舟中寄怀贾耘老》

道人不惜阶前,借与匏樽自在尝。

—— 宋 · 苏轼《病中游祖塔院》

如今何在也。

—— 宋 · 苏轼《减字木兰花》

花开涧上,花落涧湄。

—— 宋 · 苏轼《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一一》

日射回廊午枕明,沉销尽碧烟横。

—— 宋 · 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 其五》

赵子吟诗如泼,一挥三百六十字。

—— 宋 · 苏轼《赵郎中见和戏复答之》

一双铜剑秋光,两首新诗争剑鋩。

—— 宋 · 苏轼《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

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 宋 · 苏轼《南华寺》

碧天照风吹云,明窗大几清无尘。

—— 宋 · 苏轼《龙尾砚歌》

参差落涨痕,疏林敧倒出霜根。

—— 宋 ·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其一》

桃花纵落谁见,到人间伏流。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 其一》

山人昔与云俱出,俗驾今随不回。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 其二》

云碓自舂,松门风为关。

—— 宋 · 苏轼《峡山寺》

鸭头春浓如染,面桃花弄春脸。

—— 宋 · 苏轼《送别》

欲除苦海浪,先干爱河

—— 宋 · 苏轼《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 其一》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尚能西。

—— 宋 · 苏轼《浣溪沙》

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要清诗。

—— 宋 · 苏轼《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中龙。

—— 宋 · 苏轼《题王晋卿画后》

桃花流鳜鱼肥。

—— 宋 · 苏轼《浣溪沙》

随弦滑,清风入指寒。

—— 宋 · 苏轼《戏赠田辨之琴姬》

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

—— 宋 · 苏轼《赠李道士》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向西流。

—— 宋 ·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其三》

西池秋尚涵空,舞阔摇深吹荇带。

—— 宋 · 苏轼《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唿网师迁之西池为一笑之乐夜归被酒不能寐戏作放鱼一首》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

—— 宋 · 苏轼《寓居合江楼》

安得夫差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 宋 ·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其五》

甘心向山,结发事文章。

—— 宋 · 苏轼《张庖民挽词》

天浮四座,河汉落酒樽。

—— 宋 · 苏轼《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坐客》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

—— 宋 · 苏轼《东阳水乐亭》

画地为餠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

—— 宋 ·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其二》

二年饮泉,鱼鸟亦相亲。

—— 宋 · 苏轼《留别雩泉》

日暮无人鸥鸟散,空留野伴寒芦。

—— 宋 · 苏轼《绝句二首 其一》

出处年来恨不齐,一樽临记分携。

—— 宋 ·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 其二》

白马津头春来,白鱼犹喜似江淮。

—— 宋 ·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 其三》

山鸡舞破半巌云,菱叶开残野春。

—— 宋 · 苏轼《临安三绝 石镜》

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精鳞。

—— 宋 · 苏轼《戏作鮰鱼一绝》

君家江南英,濯足沧浪

—— 宋 · 苏轼《送欧阳辩监澶州酒》

我性喜临,得颍意甚奇。

—— 宋 · 苏轼《泛颍》

精盘莹玉鳞赪。

—— 宋 · 苏轼《浣溪沙》

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失秦人。

—— 宋 · 苏轼《宿九仙山》

夜拥笙歌霅滨,回头乐事总成尘。

—— 宋 · 苏轼《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 其二》

略彴横秋,浮图插暮烟。

—— 宋 · 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

奔雷溅玉雪,潭洞开府。

—— 宋 · 苏轼《白水山佛迹巌》

焚大槐,蓄油灾武库。

—— 宋 · 苏轼《咏汤泉》

诗题:沧州亭怀古首句:湘悠悠天际来。

—— 宋 · 苏轼《存目 其五五》

折花斑竹寺,弄石楼滩。

—— 宋 · 苏轼《送范景仁游洛中》

躬耕怀谷口,石羡平泉。

—— 宋 · 苏轼《至真州再和二首 其二》

江郊葱昽,云蒨绚。

—— 宋 · 苏轼《江郊》

薰风暗杨柳,秋静芙蕖。

—— 宋 · 苏轼《赠袁陟》

祗愁戏瓦闲童子,却作泠泠一看。

—— 宋 · 苏轼《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 其二》

聊为山行,遂此麋鹿性。

—— 宋 · 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浑。

—— 宋 · 苏轼《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

香在衣裳妆在臂,连芳草月连云。

—— 宋 · 苏轼《浣溪沙》

先除眼界花,清诗为洗心源浊。

—— 宋 · 苏轼《再游径山》

画帘重见中仙。

—— 宋 · 苏轼《浣溪沙》

山光盎盎着眉睫,声活活流肝脾。

—— 宋 · 苏轼《题王维画》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

—— 宋 · 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天形倚一笠,地转两轮。

—— 宋 · 苏轼《赠月长老》

岸迫鸟声合,平山影交。

—— 宋 · 苏轼《和张均题峡山》

风压轻云贴飞。

—— 宋 · 苏轼《浣溪沙》

笙歌丛里抽身出,云光中洗眼来。

—— 宋 · 苏轼《九日寻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 其二》

姜新盐少茶初熟,渍云蒸藓未干。

—— 宋 · 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

西阁珠帘卷落晖,沉烟断珮声微。

—— 宋 · 苏轼《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以诗戏之二首 其二》

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渺绵瓜蔓流。

—— 宋 · 苏轼《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

不辞破作两大樽,只忧浅江湖窄。

—— 宋 · 苏轼《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

暴雨涨荒溪,尺生洪流。

—— 宋 · 苏轼《送宋君用游辇下》

青山在屋上,流在屋下。

—— 宋 · 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

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鑑中人。

—— 宋 · 苏轼《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

城东泗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与顔长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种柳》

琉璃百顷仙家,风静湖平响钓车。

—— 宋 · 苏轼《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

何以娱嘉客,潭洗君心。

—— 宋 · 苏轼《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 其一》

河洪忽已过,色绿可酿。

—— 宋 · 苏轼《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 其二》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

—— 宋 · 苏轼《水龙吟》

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

—— 宋 · 苏轼《水龙吟》

过江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愁吴姝。

—— 宋 · 苏轼《喜刘景文至》

待闲看,秋风洛清波。

—— 宋 · 苏轼《满庭芳》

惨澹云昏,晶荧沙砾碎。

—— 宋 ·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其一》

斋罢何须更临,胸中自有洗心经。

—— 宋 · 苏轼《赠治易僧智周》

霜风凄紧正脱木,颍清浅可立鹭。

—— 宋 · 苏轼《送欧阳季默赴阙》

彭城官居冷如,谁从我游顔氏子。

—— 宋 · 苏轼《送顔复兼寄王巩》

落日绣帘卷,亭下连空。

—— 宋 · 苏轼《水调歌头》

风自远来闻笑语,分流处见江湖。

—— 宋 · 苏轼《宝山新开径》

能衔渠作冰雹,便向蛟龙觅云雨。

—— 宋 · 苏轼《蝎虎》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好红红白白。

—— 宋 · 苏轼《荷华媚》

土晕铜花蚀秋,要须悍石相砻砥。

—— 宋 · 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酒肴酸薄红粉暗,祇有颍清而姝。

—— 宋 · 苏轼《次前韵送刘景文》

白头穿林要藤帽,赤脚渡须花缦。

—— 宋 · 苏轼《欧阳晦夫遗接䍦琴枕戏作此诗谢之》

东流。

—— 宋 · 苏轼《江城子》

相将泛曲,满城争出。

—— 宋 · 苏轼《满江红》

记取上元灯火夜,道人犹在晶宫。

—— 宋 · 苏轼《欲往湖州见孙莘老别公辅希元彦远醇之穆仲》

诗书膏吻颊,菽媚翁媪。

—— 宋 · 苏轼《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天鸥鹭静,月露松桧香。

—— 宋 · 苏轼《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

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 宋 · 苏轼《初发嘉州》

江月照我心,江洗我肝。

—— 宋 · 苏轼《藤州江上夜起对月赠邵道士》

浮桥半没,揭此碧鳞鳞。

—— 宋 · 苏轼《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此诗》

无情流多情客。

—— 宋 · 苏轼《劝金船》

南都信繁会,人事火争。

—— 宋 · 苏轼《初别子由》

春风自恨无情,吹得东流竟日西。

—— 宋 · 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绝录示谢民师》

槛松筠静,市桥灯火繁。

—— 宋 · 苏轼《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 其二》

悲风流

—— 宋 · 苏轼《减字木兰花》

曾闻五月到渝州,拍长亭砌下流。

—— 宋 · 苏轼《渝州寄王道矩》

山前江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

—— 宋 · 苏轼《留题仙都观》

怅望沈烟袅。

—— 宋 · 苏轼《西江月》

方知阳气在流,沙上盈尺江无澌。

—— 宋 · 苏轼《江上值雪效欧阳体限不以盐玉鹤鹭絮蝶飞舞之类为比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次子由韵》

徂徕无老松,易无良工。

—— 宋 · 苏轼《孙莘老寄墨四首 其一》

河涨西来失旧谼,孤城浑在光中。

—— 宋 · 苏轼《登望谼亭》

别梦已随流,泪巾犹裛香泉。

—— 宋 · 苏轼《西江月》

苍梧山高湘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 宋 · 苏轼《竹枝歌》

鼓吹未容迎五马,云先已漾双凫。

—— 宋 · 苏轼《瑞鹧鸪》

挂空如鑑,写此山河影。

—— 宋 · 苏轼《和黄秀才鑑空阁》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啮。

—— 宋 · 苏轼《八阵碛》

我舟下清淮,沙吹玉尘。

—— 宋 · 苏轼《和赵德麟送陈传道》

天壤之间,居其多。

—— 宋 · 苏轼《何公桥》

五行本咸,安择江与井。

—— 宋 · 苏轼《诸葛盐井》

伤心范桥,漾漾舞寒藻。

—— 宋 · 苏轼《哭刁景纯》

荆山碧相照,楚清可乱。

—— 宋 · 苏轼《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村。

—— 宋 · 苏轼《答吕梁仲屯田》

流觞曲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 宋 · 苏轼《和王胜之三首 其二》

来如电,黔波绿似蓝。

—— 宋 · 苏轼《入峡》

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碧鳞开。

—— 宋 · 苏轼《淮上早发》

边朱户。

—— 宋 · 苏轼《点绛唇》

晃荡天宇高,奔腾江沸。

—— 宋 · 苏轼《巫山》

八年看我走三州,月自当空自流。

—— 宋 · 苏轼《次韵徐仲车》

为我买田临汶,逝将归去诛蓬蒿。

—— 宋 · 苏轼《送李公恕赴阙》

还应摇玉佩,来听潺潺。

—— 宋 · 苏轼《神女庙》

宗晟一轴帘图,寄与南舒李大夫。

—— 宋 · 苏轼《书李宗晟水帘图》

昭君本楚人,艷色照江

—— 宋 · 苏轼《昭君村》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萦带昭灵宫。

—— 宋 · 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

废沼夜来秋满,茂林深处晚莺啼。

—— 宋 · 苏轼《浣溪沙》

莫教便唱如天。

—— 宋 · 苏轼《浣溪沙》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何疑。

—— 宋 · 苏轼《临江仙》

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中。

—— 宋 · 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流弦霜入拨。

—— 宋 · 苏轼《减字木兰花》

当时龙破山,此随龙出。

—— 宋 · 苏轼《虾蟆培》

今朝脱重险,楚渺平荡。

—— 宋 · 苏轼《出峡》

荒湾。

—— 宋 · 苏轼《行香子》

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

—— 宋 · 苏轼《虔州八境图八首 其六》

平野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 宋 · 苏轼《画堂春》

鹊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 宋 · 苏轼《暮归》

南行度关山,沙清练练。

—— 宋 · 苏轼《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 梅花》

花满银塘漫流。

—— 宋 · 苏轼《浣溪沙》

似知孤客恨。

—— 宋 · 苏轼《渔家傲》

生两殻,遭闭何时归。

—— 宋 ·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四》

清飙已拂林,积渐收潦。

—— 宋 · 苏轼《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 芙蓉》

盈盈临无由语。

—— 宋 · 苏轼《渔家傲》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香。

—— 宋 · 苏轼《鹧鸪天》

浮石已干霜后,焦坑闲试雨前茶。

—— 宋 · 苏轼《留题显圣寺》

楚王猎罢击灵鼓,勐士操舟张嬉。

—— 宋 · 苏轼《渚宫》

门前江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

—— 宋 · 苏轼《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頼长霓。

—— 宋 · 苏轼《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 其一》

芙蓉在秋,时节自阖开。

—— 宋 ·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九》

日高慵卷晶帘,犹带春醪红玉困。

—— 宋 · 苏轼《木兰花令》

雨已涨,廉泉春未流。

—— 宋 · 苏轼《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复次前韵》

得穉根,重汤养陈薪。

—— 宋 · 苏轼《小圃五咏 地黄》

飞雪闇天云拂地,新蒲出柳映洲。

—— 宋 · 苏轼《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其一》

田间决鸣幽幽,插秧未遍麦已秋。

—— 宋 · 苏轼《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其三》

不然配食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 宋 · 苏轼《书林逋诗后》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如天。

—— 宋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其一》

深成窟,潜鱼大似犀。

—— 宋 · 苏轼《荆州十首 其八》

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 宋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其二》

剩觅蜀冈新井,要携乡味过江东。

—— 宋 ·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其一》

六人吟笑云乡。

—— 宋 · 苏轼《定风波》

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

—— 宋 · 苏轼《新年五首 其一》

道人劝饮鸡苏,童子能煎鶑粟汤。

—— 宋 ·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其二》

纵横回晚鞚。

—— 宋 · 苏轼《渔家傲》

贪愚彼二,终古耻莫雪。

—— 宋 · 苏轼《次韵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诗》

稀星乍明灭,暗光瀰瀰。

—— 宋 · 苏轼《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 宋 · 苏轼《宿余杭法喜寺后绿野堂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学士》

茶枪烧后有,麦浪前空。

—— 宋 · 苏轼《新年五首 其四》
查看更多
全部查询 飞花令

含“水”的诗句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湄。

—— 唐 · 李白《少年行二首 一》

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 唐 · 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 唐 · 李白《杜陵绝句》

结荷倦宿,却寄大雷书。

—— 唐 · 李白《秋浦寄内》

宝刀截流,无有断绝时。

—— 唐 · 李白《自代内赠》

明秋月,南湖採白苹。

—— 唐 · 李白《渌水曲》

天长落日远,净寒波流。

—— 唐 · 李白《登新平楼》

舂云母确,风扫石楠花。

—— 唐 · 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一》

日照新妆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采莲曲》

摇金剎影,日动火珠光。

—— 唐 ·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钟山对北户,淮入南荣。

—— 唐 · 李白《登瓦官阁》

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 唐 · 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姪高座寺僧中孚》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中分白鹭洲。

—— 唐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秦地罗敷女,採桑绿边。

—— 唐 · 李白《子夜吴歌 春歌》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

—— 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一》

镜湖如月,耶溪女似雪。

—— 唐 · 李白《越女词五首 五》

鹦鹉来过吴江,江上洲传鹦鹉名。

—— 唐 · 李白《鹦鹉洲》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

—— 唐 · 李白《示金陵子》

万里交河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 唐 · 李白《擣衣篇》

沙带秋月明,摇寒山碧。

—— 唐 · 李白《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山青灭远树,绿无寒烟。

—— 唐 ·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枯枝无丑叶,涸吐清泉。

—— 唐 · 李白《长歌行》

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 唐 · 李白《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见君万里心,海照秋月。

—— 唐 · 李白《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登舟既虎啸,激方龙战。

—— 唐 · 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三山怀谢朓,澹望长安。

—— 唐 · 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 唐 · 李白《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㴩湖》

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 唐 · 李白《巴女词》

肠断非关陇头,泪下不为雍门琴。

—— 唐 · 李白《勐虎行》

浮萍失绿,教作若为流。

—— 唐 · 李白《去妇词》

何日背淮,东之观土风。

—— 唐 · 李白《寄上吴王三首 一》

通吴关,逝川去未央。

—— 唐 ·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一》

遥看汉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 唐 · 李白《襄阳歌》

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唐 ·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真人居,万商罗鄽阛。

—— 唐 · 李白《南都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至北回。

—— 唐 · 李白《望天门山》

聊借金沙,洗开九芙蓉。

—— 唐 · 李白《宿无相寺》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亦应西北流。

—— 唐 · 李白《江上吟》

山将落日去,与晴空宜。

—— 唐 · 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城隅渌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 唐 · 李白《别中都明府兄》

檐飞宛溪,窗落敬亭云。

—— 唐 · 李白《过崔八丈水亭》

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浩浩扬湍波。

—— 唐 · 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荡漾清猨啼。

—— 唐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空余陇头,呜咽向人悲。

—— 唐 · 李白《胡无人》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傍。

—— 唐 · 李白《留别曹南羣官之江南》

独随朝宗,赴海输微涓。

—— 唐 · 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绿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 唐 · 李白《月夜金陵怀古》

平生渭曲,谁识此老翁。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鞠歌行》

太公渭川,李斯上蔡门。

—— 唐 · 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绿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 唐 · 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银。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上云乐》

天津流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 唐 · 李白《扶风豪士歌》

吴山高,越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 唐 ·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 唐 · 李白《对雨》

小山连緜向江开,碧峰巉岩绿回。

—— 唐 · 李白《白毫子歌》

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 唐 · 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天长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 唐 · 李白《梁园吟》

思归若汾,无日不悠悠。

—— 唐 · 李白《太原早秋》

云畔风生爪,沙头浸眉。

—— 唐 · 李白《初月》

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 唐 · 李白《鸣臯歌送岑徵君》

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本无二。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君道曲》

五厓峡横樵路。

—— 唐 · 李白《鸣臯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厓山居》

愿托周周羽,相衔汉湄。

—— 唐 · 李白《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古情不尽东流,此地悲风愁白杨。

—— 唐 · 李白《劳劳亭歌》

天边看渌,海上见青山。

—— 唐 · 李白《广陵赠别》

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北上行》

骄阳何太赫,海烁龙龟。

—— 唐 ·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洛阳为易,嵩岳是燕山。

—— 唐 ·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四》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牵愁万里长。

—— 唐 · 李白《横江词六首 二》

舟从广陵去,入会稽长。

—— 唐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淼淼望湖,青青芦叶齐。

—— 唐 ·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五》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东连扬子津。

—— 唐 · 李白《横江词六首 三》

昔飞动,三龙纷战争。

—— 唐 · 李白《留别金陵诸公》

人迷洞庭,雁度潇湘烟。

—— 唐 · 李白《郢门秋怀》

食出野田美,酒临远倾。

—— 唐 · 李白《口号》

请君试问东流,别意与之谁短长。

—— 唐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 唐 ·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清。

—— 唐 · 李白《观鱼潭》

吴烟暝长条,汉啮古根。

—— 唐 · 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

巫山夹青天,巴流若兹。

—— 唐 · 李白《上三峡》

歌酣易动,鼓震丛台倾。

—— 唐 · 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白云暎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 唐 ·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望云知苍梧,记辨瀛海。

—— 唐 · 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

—— 唐 ·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碧。

—— 唐 · 李白《江行寄远》

君今还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

—— 唐 · 李白《白云歌送友人》

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

—— 唐 · 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石惊虎伏起,状龙萦盘。

—— 唐 · 李白《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龙惊不敢中卧,猨啸时闻岩下音。

—— 唐 · 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流。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一》

仍连故乡,万里送行舟。

—— 唐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提携採铅客,结荷边沐。

—— 唐 · 李白《宿鰕湖》

清溪非陇,翻作断肠流。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二》

浣纱弄碧,自与清波闲。

—— 唐 · 李白《西施》

山鸡羞渌,不敢照毛衣。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三》

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 唐 · 李白《别韦少府》

牵引条上儿,饮弄中月。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五》

何处名僧到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 唐 · 李白《别山僧》

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 唐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笛奏龙鸣,箫吟凤下空。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宫中行乐词 三》

秋浦千重岭,车岭最奇。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八》

天清远峰出,落寒沙空。

—— 唐 · 李白《岘山怀古》

东浮汴河,访我三千里。

—— 唐 ·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十一》

惟见碧流,曾无黄石公。

—— 唐 ·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十二》

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宫中行乐词 八》

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十三》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流。

—— 唐 · 李白《金陵三首 二》

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 唐 · 李白《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秋浦田舍翁,採鱼中宿。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十六》

向东去,漳流直南奔。

—— 唐 · 李白《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

西峯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波潺湲。

—— 唐 ·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龙笛吟寒,天河落晓霜。

—— 唐 · 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 唐 · 李白《送杨少府赴选》

桃花飞绿,三月下瞿塘。

—— 唐 · 李白《宿巫山下》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流。

—— 唐 · 李白《谢公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色青于蓝。

—— 唐 ·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间。

—— 唐 ·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六》

爱此溪闲,乘流兴无极。

—— 唐 · 李白《姑孰十咏 姑孰溪》

少女櫂归舟,歌声逐流

—— 唐 · 李白《姑孰十咏 丹阳湖》

乃知蓬莱,复作清浅流。

—— 唐 · 李白《古风 九》

鲁国一杯,难容横海鳞。

—— 唐 · 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秋波落泗,海色明徂徕。

—— 唐 ·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滨。

—— 唐 · 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地转锦江成渭,天回玉垒作长安。

—— 唐 ·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四》

好风吹落日,流引长吟。

—— 唐 · 李白《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送君灞陵亭,灞流浩浩。

—— 唐 · 李白《灞陵行送别》

晶帘外竹枝寒,守羊车未至。

—— 唐 · 李白《连理枝 二》

深万丈,楚山邈千重。

—— 唐 · 李白《古风 十六》

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 唐 ·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七》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元通星汉流。

—— 唐 ·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八》

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

—— 唐 · 李白《安州般若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

—— 唐 · 李白《古风 十八》

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 唐 ·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九》

烟深阔,音信无由达。

—— 唐 · 李白《清平乐 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流。

—— 唐 · 李白《峨眉山月歌》

镜湖流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 唐 ·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别陇首,幽咽多悲声。

—— 唐 · 李白《古风 二十二》

同归无早晚,颍有清源。

—— 唐 ·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一》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流。

—— 唐 · 李白《江夏行》

君思颍绿,忽复归嵩岑。

—— 唐 ·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二》

却寻溪中,还望岩下石。

—— 唐 · 李白《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横烟不可涉。

—— 唐 · 李白《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二》

秋花冒绿,密叶罗青烟。

—— 唐 · 李白《古风 二十六》

清溪清我心,色异诸

—— 唐 · 李白《清溪行》

故人赠我我不违,着令山含清晖。

—— 唐 · 李白《詶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斩胡血变黄河,枭首当悬白鹊旗。

—— 唐 · 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三》

杀湍湮洪,九州始蚕麻。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寻阳五溪,沿洄直入巫山里。

—— 唐 · 李白《送别》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

—— 唐 · 李白《古风 三十一》

东风扇淑气,木荣春晖。

—— 唐 · 李白《春日独酌二首 一》

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

—— 唐 · 李白《古风 三十三》

浦边清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

—— 唐 · 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绿向雁门,黄云蔽龙山。

—— 唐 · 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白雪乱纤手,绿清虚心。

—— 唐 ·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东海沈碧,西关乘紫云。

—— 唐 · 李白《古风 三十六》

昔时红粉照流,今日青苔覆落花。

—— 唐 · 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羗笛梅花引,吴溪陇情。

—— 唐 · 李白《清溪半夜闻笛》

青橙拂户牖,白流园池。

—— 唐 · 李白《赠徐安宜》

荣华东流,万事皆波澜。

—— 唐 · 李白《古风 三十九》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泥。

—— 唐 · 李白《赠范金卿二首 一》

不满眼,观涛难称心。

—— 唐 · 李白《送纪秀才游越》

霜清东林钟,白虎溪月。

—— 唐 · 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

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 唐 · 李白《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一》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

—— 唐 · 李白《古风 四十三》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滨。

—— 唐 · 李白《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二》

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 唐 · 李白《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一》

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 唐 · 李白《琴曲歌辞 渌水曲》

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 唐 · 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

—— 唐 · 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不可解,连江夜为潮。

—— 唐 · 李白《送殷淑三首 一》

无情去,征帆逐吹开。

—— 唐 · 李白《送殷淑三首 二》

犬吠声中,桃花带雨浓。

—— 唐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楂拥随流叶,萍开出鱼。

—— 唐 · 李白《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忆与崔宗之,白弄素月。

—— 唐 · 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我闻隐静寺,山多奇踪。

—— 唐 · 李白《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 唐 · 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青山横北郭,白绕东城。

—— 唐 · 李白《送友人》

敕赐镜湖,为君台沼荣。

—— 唐 ·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二》

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 唐 · 李白《远别离》

杀湍烟洪,九州始蚕麻。

—— 唐 · 李白《公无渡河》

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 唐 · 李白《送别得书字》

桃花春生,白石今出没。

—— 唐 ·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碧云歛海色,流折江心。

—— 唐 · 李白《送麴十少府》

绕碧山,周回数千里。

—— 唐 · 李白《越中秋怀》

浔阳非剡,忽见子猷船。

—— 唐 · 李白《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河堤绕绿,桑柘连青云。

—— 唐 · 李白《赠清漳明府姪聿》

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远别离》

路非远,连鳌意何深。

—— 唐 · 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

秋山宜落日,秀出寒烟。

—— 唐 · 李白《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

—— 唐 · 李白《赠华州王司士》

落海上清,鳌背覩方蓬。

—— 唐 · 李白《赠卢徵君昆弟》

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猨。

—— 唐 · 李白《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成蛟龙,争池夺凤凰。

—— 唐 · 李白《拟古十二首 六》

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 唐 · 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殷王期负鼎,汶起垂竿。

—— 唐 ·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

下瓢酌颍,舞鹤来伊川。

—— 唐 · 李白《赠嵩山焦鍊师》

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 唐 · 李白《拟古十二首 十》

藉草依流,攀花赠远人。

—— 唐 · 李白《江夏送张丞》

涉江弄秋,爱此荷花鲜。

—— 唐 · 李白《拟古十二首 十一》

鼎湖流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

—— 唐 · 李白《琴曲歌辞 飞龙引二首 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

—— 唐 · 李白《上李邕》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寒。

—— 唐 · 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 唐 · 李白《拟古十二首 十二》

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濆。

—— 唐 · 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

分五岭,衡山朝九疑。

—— 唐 · 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香尘动罗袜,绿不霑衣。

—— 唐 · 李白《感兴六首 二》

抽刀断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唐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何如投中,流落他人开。

—— 唐 · 李白《感兴六首 三》

月明关山苦,剧陇头悲。

—— 唐 · 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上有琴高,下有陵阳祠。

—— 唐 · 李白《泾川送族弟錞》

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 唐 · 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

日从海傍没,向天边流。

—— 唐 ·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

客弄归櫂,云帆卷轻霜。

—— 唐 · 李白《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 唐 · 李白《赠别从甥高五》

连山去无际,流何时归。

—— 唐 · 李白《秋夕旅怀》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开。

—— 唐 · 李白《杂歌谣辞 司马将军歌》

那作商人妇,愁复愁风。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长干行二首 二》

遥看汉鸭头绿,恰似蒲萄初酦醅。

—— 唐 · 李白《杂歌谣辞 襄阳歌》

绿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 唐 · 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城回渌,花月使人迷。

—— 唐 · 李白《杂歌谣辞 襄阳曲 一》

桃花流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唐 · 李白《山中问荅》

却下精帘,玲珑望秋月。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玉阶怨》

侧见绿亭,开门列华茵。

—— 唐 · 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岘山临汉江,渌沙如雪。

—— 唐 · 李白《杂歌谣辞 襄阳曲 三》

常闻绿曲,忽此相逢遇。

—— 唐 · 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

黄云结暮色,白扬寒流。

—— 唐 · 李白《江上秋怀》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

—— 唐 · 李白《荅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桃花有源,可以保吾生。

—— 唐 · 李白《秋夕书怀》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湾。

—— 唐 · 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滨。

—— 唐 · 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怀》

玄珠寄象罔,赤非寥廓。

—— 唐 · 李白《金门荅苏秀才》

渤潏,人罹鲸鲵。

—— 唐 · 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

如见资,投竿佐皇极。

—— 唐 · 李白《詶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 唐 · 李白《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秦女卷衣》

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 唐 · 李白《赠崔秋浦三首 三》

何如牵白犊,饮对清流。

—— 唐 · 李白《田园言怀》

天河挂绿,秀出九芙蓉。

—— 唐 · 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客心洗流,余响入霜钟。

—— 唐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霜台降羣彦,国奉戎旃。

—— 唐 · 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挥镰若转月,拂生连珠。

—— 唐 · 李白《鲁东门观刈蒲》

渺然一隔,何由税归鞅。

—— 唐 · 李白《詶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珊瑚映绿,未足比光辉。

—— 唐 · 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武安有振瓦,易无寒歌。

—— 唐 · 李白《杂曲歌辞 发白马》

胡马渡洛,血流征战场。

—— 唐 · 李白《狱中上崔相涣》

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

—— 唐 · 李白《江上答崔宣城》

饮冰事戎幕,衣锦华乡。

—— 唐 · 李白《赠刘都使》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边。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春歌》

半夜军来,浔阳满旌旃。

—— 唐 ·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无定准,湍波或滞留。

—— 唐 · 李白《荅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涸辙思流,浮云失旧居。

—— 唐 · 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登舻望远,忽见沧浪枻。

—— 唐 · 李白《荅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千峰夹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 唐 · 李白《荅杜秀才五松见赠》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

—— 唐 · 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枯枝无丑叶,涸吐清泉。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长歌行》

闻道青云贵公子,锦帆游戏西江

—— 唐 · 李白《江上赠窦长史》

吾曾弄海,清浅嗟三变。

—— 唐 · 李白《赠王汉阳》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峥嵘。

—— 唐 · 李白《荅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鹦鹉洲横汉阳渡,引寒烟没江树。

—— 唐 ·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二》

朝涉白源,暂与人俗疎。

—— 唐 · 李白《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征帆飘空中,瀑洒天半。

—— 唐 · 李白《茔禅师房观山海图》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

—— 唐 ·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西辉逐流,荡漾游子情。

—— 唐 · 李白《游南阳清泠泉》

白鹭下秋,孤飞如坠霜。

—— 唐 · 李白《白鹭鹚》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萦回。

—— 唐 · 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一》

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 唐 · 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二》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晶珠。

—— 唐 · 李白《白胡桃》

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横天更不流。

—— 唐 · 李白《巫山枕障》

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丁督护歌》

飞流洒绝巘,急松声哀。

—— 唐 · 李白《游泰山六首 一》

过江誓流,志在清中原。

—— 唐 · 李白《南奔书怀》

松雪窗外晓,池阶下明。

—— 唐 · 李白《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

—— 唐 · 李白《赠张相镐二首 二》

仙游渡颍,访隐同元君。

—— 唐 · 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 唐 · 李白《游泰山六首 五》

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 唐 · 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

—— 唐 · 李白《宿清溪主人》

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唐 · 李白《鼓吹曲辞 将进酒》

览云测变化,弄穷清幽。

—— 唐 · 李白《与从姪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潜虬隐尺,着论谈兴亡。

—— 唐 ·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何谢新安,千寻见底清。

—— 唐 · 李白《题宛溪馆》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秪有晶盐。

—— 唐 · 李白《题东谿公幽居》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滨。

—— 唐 · 李白《嘲鲁儒》

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 唐 ·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攀崖度绝壑,弄寻回溪。

—— 唐 · 李白《春日游罗敷潭》

宗英佐雄郡,陆相控带。

—— 唐 · 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遥。

—— 唐 · 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一》

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

—— 唐 ·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 唐 · 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三》

长号易上,为我扬波澜。

—— 唐 · 李白《赠友人三首 二》

莫持西江,空许东溟臣。

—— 唐 · 李白《赠友人三首 三》

古人今人若流,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唐 · 李白《把酒问月》

花将色不染,与心俱闲。

—— 唐 · 李白《同族姪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 一》

客来花雨际,秋落金池。

—— 唐 · 李白《同族姪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 二》

下映双溪,如天落镜湖。

—— 唐 · 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 唐 · 李白《赠僧朝美》

溪当大楼南,溪正南奔。

—— 唐 · 李白《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传闻海上,乃有蓬莱山。

—— 唐 · 李白《杂诗》

山井中,同泉岂殊波。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一》

鱼龙动陂,处处生波澜。

—— 唐 · 李白《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二》

宝镜挂秋,罗衣轻春风。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二》

谿流琴高,石耸麻姑坛。

—— 唐 · 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绿藏春日,青轩祕晚霞。

—— 唐 · 李白《宴陶家亭子》

忽思剡溪去,石远清妙。

—— 唐 · 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玉[筯]落春镜,坐愁湖阳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四》

岸回沙不尽,日暎成空。

—— 唐 · 李白《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郎官爱此,因号郎官湖。

—— 唐 · 李白《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阳台隔楚,春草生黄河。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六》

金陵控海浦,渌带吴京。

—— 唐 · 李白《入朝曲》

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 唐 · 李白《秦女卷衣》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流。

—— 唐 ·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三》

日晚湘绿,孤舟无端倪。

—— 唐 · 李白《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洞庭西望楚江分,尽南天不见云。

—— 唐 ·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一》

觉来相思生白发,盈盈汉若可越。

—— 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十一》

南湖秋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 唐 ·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二》

涧谷阻,採薪陇坂长。

—— 唐 · 李白《北上行》

渴饮易波,由来多感激。

—— 唐 · 李白《代赠远》

武安有振瓦,易无寒歌。

—— 唐 · 李白《发白马》

去绝国,浮云辞故关。

—— 唐 · 李白《闺情》

青溪胜桐庐,木有佳色。

—— 唐 · 李白《宣城青溪》

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 唐 · 李白《代别情人》

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 唐 · 李白《丁督护歌》

且从康乐寻山,何必东游入会稽。

—— 唐 · 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天宫西寺,云锦照东郭。

—— 唐 · 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湄。

—— 唐 · 李白《九日登山》

今日云景好,绿秋山明。

—— 唐 · 李白《九日》

宝镜似空,落花如风吹。

—— 唐 · 李白《拟古》

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之沈沈。

—— 唐 · 李白《代寄情楚词体》

垂杨拂绿,摇艳东风年。

—— 唐 · 李白《折杨柳》

了见中月,青莲出尘埃。

—— 唐 · 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若有情,幽哀从此分。

—— 唐 · 李白《学古思边》

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大堤曲》

风动荷花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 唐 · 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冈峦相经亘,云气参错。

—— 唐 · 杜甫《青阳峡》

南图卷云,北拱戴霄汉。

—— 唐 · 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野外堂依竹,篱边向城。

—— 唐 · 杜甫《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唐 ·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一》

旌竿暮惨澹,风白刃涩。

—— 唐 · 杜甫《龙门镇》

平桥路,春沙映竹村。

—— 唐 · 杜甫《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山分积草岭,路异明县。

—— 唐 · 杜甫《积草岭》

燕外晴丝卷,鸥边叶开。

—— 唐 · 杜甫《春日江村五首 四》

日出篱东,云生舍北泥。

—— 唐 · 杜甫《绝句六首 一》

研寒金井,檐动玉壶冰。

—— 唐 · 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四更山吐月,残夜明楼。

—— 唐 · 杜甫《月》

人皆知饮,公辈不偷金。

—— 唐 · 杜甫《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四山多风溪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 唐 · 杜甫《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五》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上游。

—— 唐 · 杜甫《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六》

观为政,厨烟觉远庖。

—— 唐 · 杜甫《题新津北桥楼》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衣。

—— 唐 · 杜甫《重题郑氏东亭》

宅中平岸,身外满床书。

—— 唐 · 杜甫《汉州王大录事宅作》

再闻虎豹鬬,屡跼风昏。

—— 唐 · 杜甫《木皮岭》

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 唐 · 杜甫《白沙渡》

新添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 唐 ·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迥眺积外,始知衆星干。

—— 唐 · 杜甫《水会渡》

往还时屡改,川日悠哉。

—— 唐 · 杜甫《龙门》

荻岸如秋,松门似画图。

—— 唐 · 杜甫《返照》

素幔随流,归舟返旧京。

—— 唐 · 杜甫《哭严仆射归榇》

畎亩孤城外,江村乱中。

—— 唐 · 杜甫《向夕》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昏。

—— 唐 · 杜甫《愁坐》

地僻无网罟,清反多鱼。

—— 唐 · 杜甫《五盘》

北池云阔,华馆闢秋风。

—— 唐 · 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 唐 · 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收帆下急,卷幔逐回滩。

—— 唐 · 杜甫《放船》

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 唐 · 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疟病餐巴,疮痍老蜀都。

—— 唐 · 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野亭逼湖,歇马高林间。

—— 唐 · 杜甫《暂如临邑至㟙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向东流。

—— 唐 · 杜甫《石犀行》

凤藏丹宵暮,龙去白浑。

—— 唐 · 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

徐关深府,碣石小秋毫。

—— 唐 · 杜甫《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隄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闻道杀人汉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 唐 · 杜甫《三绝句 三》

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 唐 · 杜甫《夜宴左氏庄》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中。

—— 唐 · 杜甫《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一》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船。

—— 唐 ·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一》

十日画一,五日画一石。

—— 唐 · 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短短桃花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 唐 ·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三》

愁边有江,焉得北之朝。

—— 唐 · 杜甫《又雪》

大儿九龄色清澈,秋为神玉为骨。

—— 唐 · 杜甫《徐卿二子歌》

孤屿亭何处,天涯气中。

—— 唐 · 杜甫《送裴二虬作尉永嘉》

冰壶动瑶碧,野失蛟螭。

—— 唐 · 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 唐 · 杜甫《长江二首 一》

他日嘉陵涕,仍沾楚还。

—— 唐 · 杜甫《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啓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 一》

种榆中央,成长何容易。

—— 唐 · 杜甫《枯柟》

名园依绿,野竹上青霄。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一》

方丈浑连,天台总映云。

—— 唐 · 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二》

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五》

朝朝巫峡,远逗锦江波。

—— 唐 · 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一》

层轩皆面,老树饱经霜。

—— 唐 · 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二》

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

—— 唐 · 杜甫《愁》

石林蟠府,百里独苍苍。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七》

刺船思郢客,解乞吴儿。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八》

流关内,终南在日边。

—— 唐 · 杜甫《览镜呈柏中丞》

当时浣花桥,溪纔尺余。

—— 唐 · 杜甫《溪涨》

黄莺过飜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 唐 · 杜甫《即事》

出门流注,回首白云多。

——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十》

夜足霑沙雨,春多逆风。

—— 唐 · 杜甫《老病》

卷帘唯白,隐几亦青山。

—— 唐 · 杜甫《闷》

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 唐 · 杜甫《寄常徵君》

汉节梅花外,春城海边。

—— 唐 · 杜甫《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此诗》

东望西江,南游北户开。

—— 唐 · 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一》

饭抄云子白,瓜嚼精寒。

—— 唐 · 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门。

—— 唐 · 杜甫《宿江边阁》

满峡重江,开帆八月舟。

—— 唐 · 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二》

楚设关城险,吴吞府宽。

—— 唐 · 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一》

明年下春,东尽白云求。

—— 唐 · 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二》

楼雨霑云幔,山寒着城。

—— 唐 · 杜甫《西阁雨望》

緜州江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

—— 唐 · 杜甫《观打鱼歌》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流。

—— 唐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五》

公子调冰,佳人雪藕丝。

—— 唐 · 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一》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春风野外昏。

—— 唐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六》

碧山晴又湿,白雨偏多。

—— 唐 · 杜甫《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嬾心似江,日夜向沧洲。

—— 唐 · 杜甫《西阁二首 二》

犹闻上急,早作取平途。

—— 唐 · 杜甫《寄韦有夏郎中》

清源曲,荆门此路疑。

—— 唐 · 杜甫《九日曲江》

色含羣动,朝光切太虚。

—— 唐 · 杜甫《瀼西寒望》

绝辟过云开锦绣,疎松夹奏笙簧。

—— 唐 ·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一》

倚风遗鶂路,随到龙门。

—— 唐 ·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黄师塔前江东,春光嬾困倚微风。

—— 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五》

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

—— 唐 · 杜甫《入宅三首 二》

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春。

—— 唐 · 杜甫《赤甲》

哀輓青门去,新阡绛遥。

—— 唐 · 杜甫《故武卫将军輓歌三首 三》

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 唐 ·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函关犹出将,渭更屯兵。

—— 唐 · 杜甫《柳司马至》

东流江西飞燕,可惜春光不相见。

—— 唐 · 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且脱佩剑休裴回,西得诸侯櫂锦

—— 唐 · 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夏流多,清晨向小园。

—— 唐 · 杜甫《园》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浮阶熘决渠。

—— 唐 · 杜甫《柏学士茅屋》

空山道,柴门老树村。

—— 唐 · 杜甫《忆幼子》

野屋流寒,山篱带薄云。

—— 唐 · 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二》

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 唐 · 杜甫《秋野五首 二》

看云莫怅望,失任唿号。

—— 唐 · 杜甫《江头四咏 鸂鶒》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仙惜不得。

—— 唐 · 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中。

—— 唐 ·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松悲天冷,沙乱雪山清。

—— 唐 · 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且休怅望看春,更恐归飞隔暮云。

—— 唐 · 杜甫《官池春雁二首 一》

光难定,秋山响易哀。

—— 唐 · 杜甫《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三》

昏昏阻云,侧望苦伤神。

—— 唐 · 杜甫《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魂断航舸失,天寒沙清。

—— 唐 · 杜甫《送覃二判官》

落雁浮寒,饥乌集戍楼。

—— 唐 · 杜甫《晚行口号》

令弟尚为苍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 唐 · 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美人娟娟隔秋,濯足洞庭望八荒。

—— 唐 · 杜甫《寄韩谏议》

由来巫峡,本自楚人家。

—— 唐 · 杜甫《小园》

拾遗曾奏数行书,嬾性从来竹居。

—— 唐 · 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五原空壁垒,八散风涛。

—— 唐 ·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华夷山不断,吴蜀相通。

—— 唐 · 杜甫《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

青女霜枫重,黄牛峡喧。

—— 唐 · 杜甫《东屯月夜》

湖南安背,峡内忆行春。

—— 唐 · 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此地生涯晚,遥悲国秋。

—— 唐 · 杜甫《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蜻蜓款款飞。

—— 唐 · 杜甫《曲江二首 二》

苑外江头坐不归,精春殿转霏微。

—— 唐 · 杜甫《曲江对酒》

林花着雨燕脂落,荇牵风翠带长。

—— 唐 · 杜甫《曲江对雨》

稻穫空云,川平对石门。

—— 唐 · 杜甫《刈稻了咏怀》

天下何曾有山,人间不解重骅骝。

—— 唐 · 杜甫《存殁口号二首 二》

万里秋风吹锦,谁家别泪湿罗衣。

—— 唐 · 杜甫《黄草》

卓立羣峰外,蟠根积边。

—— 唐 · 杜甫《白盐山》

巨积中央,江寒出长。

—— 唐 · 杜甫《滟滪堆》

灧滪既没孤根深,西来多愁太阴。

—— 唐 · 杜甫《滟滪》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长和岛屿青。

—— 唐 · 杜甫《题郑十八着作虔》

东流去,清樽日复斜。

—— 唐 · 杜甫《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细微霑族,风俗当园蔬。

—— 唐 · 杜甫《白小》

边亭流血成海,武皇开边意未已。

—— 唐 · 杜甫《兵车行》

金华山北涪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 唐 · 杜甫《野望》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东影随长流。

—— 唐 · 杜甫《白帝城最高楼》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间。

—— 唐 · 杜甫《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流城郭,春风入鼓鞞。

—— 唐 · 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一》

莫问东流,生涯未即抛。

—— 唐 · 杜甫《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

有远湖树,人今何处船。

—— 唐 · 杜甫《峡隘》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间。

—— 唐 ·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二》

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 唐 · 杜甫《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迟日深春,轻舟送别筵。

—— 唐 · 杜甫《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开闢多天险,防隅一关。

—— 唐 · 杜甫《峡口二首 一》

词源倒流三峡,笔阵独扫千人军。

—— 唐 · 杜甫《醉歌行》

入天犹石色,穿忽云根。

—— 唐 · 杜甫《瞿塘两崖》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开闢流其间。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一》

羣木光下,万象云气中。

—— 唐 · 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

云随白落,风振紫山悲。

—— 唐 · 杜甫《人日两篇 一》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自须弹。

—— 唐 · 杜甫《人日两篇 二》

立马千山暮,回舟一香。

—— 唐 · 杜甫《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二》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通青苗。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六》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珠。

—— 唐 ·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之图张卖时。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八》

杖藜登榭,挥翰宿春天。

—— 唐 · 杜甫《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

山花相映发,鸟自孤飞。

—— 唐 · 杜甫《送何侍御归朝》

即今千种恨,惟共东流。

—— 唐 · 杜甫《忆弟二首 一》

济江元自阔,下不劳牵。

—— 唐 · 杜甫《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

花分堑弱,巢燕得泥忙。

—— 唐 · 杜甫《乘雨入行军六弟宅》

故山迷白阁,秋隐黄陂。

—— 唐 · 杜甫《偶题》

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一》

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

—— 唐 · 杜甫《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蒹葭离披去,天相与永。

—— 唐 · 杜甫《渼陂西南台》

薄衣临积,吹面受和风。

—— 唐 · 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野云低渡,檐雨细随风。

—— 唐 · 杜甫《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

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

—— 唐 · 杜甫《夏日李公见访》

沸天万乘动,观百丈湫。

—— 唐 · 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暗飞萤自照,宿鸟相唿。

—— 唐 · 杜甫《倦夜》

楚宫腊送荆门,白帝云偷碧海春。

—— 唐 · 杜甫《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

昆明池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 唐 · 杜甫《秋兴八首 七》

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缭以周墙百余里。

—— 唐 · 杜甫《沙苑行》

郊扉俗远长幽寂,野春来更接连。

—— 唐 · 杜甫《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羌童看渭,使客向河源。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十》

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

—— 唐 · 杜甫《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

风号闻虎豹,宿伴凫鹥。

—— 唐 · 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羣公》

沧浪深青溟阔,攲岸侧岛秋毫末。

—— 唐 ·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山头南郭寺,号北流泉。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十二》

古庙杉松巢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 唐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四》

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 唐 · 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对门藤盖瓦,映竹穿沙。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十三》

普天无川梁,欲济愿缩。

—— 唐 · 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

—— 唐 · 杜甫《悲陈陶》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清。

—— 唐 · 杜甫《诸将五首 二》

野人矜险绝,竹会平分。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十六》

金剎清枫外,朱楼白边。

—— 唐 · 杜甫《舟月对驿近寺》

人生有情泪霑臆,江江花岂终极。

—— 唐 · 杜甫《哀江头》

飘泊南庭老,祗应学仙。

—— 唐 · 杜甫《舟中》

吏人桥外少,秋席边多。

—— 唐 · 杜甫《章梓州水亭》

心在精域,衣霑春雨时。

—— 唐 · 杜甫《大云寺贊公房四首 一》

即今龙厩,莫带犬戎羶。

—— 唐 ·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杜陵斜晚照,潏带寒淤。

—— 唐 · 杜甫《赠李八祕书别三十韵》

远山朝白帝,深谒彝陵。

—— 唐 ·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添金杯。

—— 唐 · 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昏。

—— 唐 · 杜甫《东楼》

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 唐 · 杜甫《雨晴》

秋雨漫湘,阴风过岭梅。

—— 唐 · 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关云常带雨,塞不成河。

—— 唐 · 杜甫《寓目》

沈范早知何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 唐 · 杜甫《解闷十二首 四》

漳滨与蒿里,逝竟同年。

—— 唐 · 杜甫《哭李尚书》

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 唐 · 杜甫《遣怀》

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 唐 · 杜甫《薄暮》

南渡桂关舟檝,北归秦川多鼓鞞。

—— 唐 · 杜甫《暮归》

萧索汉清,缅通淮湖税。

—— 唐 ·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

—— 唐 · 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

西扼弱道,南镇枹罕陬。

—— 唐 · 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

—— 唐 · 杜甫《塞芦子》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山。

—— 唐 · 杜甫《彭衙行》

邠郊入地底,泾中荡潏。

—— 唐 · 杜甫《北征》

风吹花片片,春动茫茫。

—— 唐 · 杜甫《城上》

天青风捲幔,草碧通池。

—— 唐 · 杜甫《伤春五首 二》

昔闻洞庭,今上岳阳楼。

—— 唐 · 杜甫《登岳阳楼》

欹侧风帆满,微冥驿孤。

—— 唐 ·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多。

—— 唐 · 杜甫《天末忆李白》

宿桨依农事,邮籤报程。

—— 唐 · 杜甫《宿青草湖》

宿仍余照,人烟复此亭。

—— 唐 · 杜甫《宿白沙驿》

黄云高未动,白已扬波。

—— 唐 · 杜甫《日暮》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波。

—— 唐 · 杜甫《奉寄高常侍》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春。

—— 唐 · 杜甫《湘夫人祠》

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

—— 唐 · 杜甫《听杨氏歌》

鬼物撇捩辞坑壕,苍使者扪赤条。

—— 唐 · 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 唐 · 杜甫《登白马潭》

扁舟繫缆沙边久,南国浮云上多。

—— 唐 · 杜甫《奉寄别马巴州》

况乃山高有波,秋风萧萧露泥泥。

—— 唐 · 杜甫《狄明府》

铜缾未失,百丈有哀音。

—— 唐 · 杜甫《铜缾》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关。

—— 唐 · 杜甫《秋风二首 一》

残年傍国,落日对春华。

—— 唐 · 杜甫《入乔口》

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 唐 · 杜甫《铜官渚守风》

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 唐 · 杜甫《送人从军》

春岸桃花,云帆枫树林。

—— 唐 · 杜甫《南征》

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 唐 · 杜甫《野望》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悬。

—— 唐 · 杜甫《示姪佐》

东逾辽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

—— 唐 ·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九》

故国三年一消息,终南渭寒悠悠。

—— 唐 · 杜甫《锦树行》

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文。

—— 唐 · 杜甫《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

萧关陇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

—— 唐 · 杜甫《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一》

焚香淑景殿,涨望云亭。

—— 唐 ·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遥。

—— 唐 · 杜甫《归梦》

岂异神仙宅,俱兼山乡。

—— 唐 · 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无复云台仗,虚修战船。

—— 唐 · 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独卧蒿阳客,三违颍春。

—— 唐 · 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春。

—— 唐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政化平如,皇恩断若神。

—— 唐 · 杜甫《能画》

客星空伴使,寒不成潮。

—— 唐 · 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

老夫自汲涧,野日泠泠。

—— 唐 · 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浣花流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 唐 · 杜甫《卜居》

白帝城门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

—— 唐 · 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

—— 唐 · 杜甫《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努力慎风,岂惟数盘[飧]。

—— 唐 · 杜甫《别李义》

良会苦短促,溪行奔注。

—— 唐 · 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百年死树中琴瑟,一斛旧藏蛟龙。

—— 唐 · 杜甫《君不见简苏徯》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即沧浪。

—— 唐 · 杜甫《狂夫》

朔风吹桂,朔雪夜纷纷。

—— 唐 · 杜甫《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鱼龙回夜,星月动秋山。

—— 唐 · 杜甫《草阁》

松风涧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

—— 唐 · 杜甫《忆昔行》

江月光于,高楼思杀人。

—— 唐 · 杜甫《江月》

物役虚照,魂伤山寂然。

—— 唐 · 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 一》

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 唐 ·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故凭锦将双泪,好过瞿塘灧滪堆。

—— 唐 · 杜甫《所思》

重忆罗江外,同游锦滨。

—— 唐 · 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中鸥。

—— 唐 · 杜甫《江村》

云溪花淡淡,春郭泠泠。

—— 唐 · 杜甫《行次盐亭县卿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谘议诸昆季》

白鸥元宿,何事有余哀。

—— 唐 · 杜甫《云山》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益霑巾。

—— 唐 ·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曹。

—— 唐 · 杜甫《北邻》

早霞随类影,寒各依痕。

—— 唐 · 杜甫《冬深》

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唐 · 杜甫《南邻》

瞿塘夜黑,城内改更筹。

—— 唐 · 杜甫《不寐》

闷到房公池头,坐逢杨子镇东州。

—— 唐 · 杜甫《荅杨梓州》

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唐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穷冬急风,逆浪开帆难。

—— 唐 · 杜甫《别董颋》

幽花欹满树,小细通池。

—— 唐 · 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飞星过白,落月动沙虚。

—— 唐 · 杜甫《中宵》

花笑白首,春草随青袍。

—— 唐 · 杜甫《送重表姪王砅评事使南海》

远鸥浮静,轻鷰受风斜。

—— 唐 · 杜甫《春归》

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 唐 · 杜甫《清明二首 二》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春。

—— 唐 · 杜甫《发潭州》

飘飖桂游,怅望苍梧暮。

—— 唐 · 杜甫《咏怀二首 二》

置酒高林下,观碁积滨。

—— 唐 · 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清思汉上,凉忆岘山巅。

—— 唐 · 杜甫《回櫂》

况兼贼繁,特戒风飙驶。

—— 唐 ·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 唐 · 杜甫《遣遇》

日月笼中鸟,干坤上萍。

—— 唐 · 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魂。

—— 唐 · 杜甫《建都十二韵》

花寒落岸,山鸟暮过庭。

—— 唐 · 杜甫《独坐二首 一》

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 唐 · 杜甫《哭长孙侍御》

露下天高秋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 唐 · 杜甫《夜》

岸疏开闢,木杂今古树。

—— 唐 · 杜甫《宿花石戍》

树湿风凉进,江喧气浮。

—— 唐 · 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舍南舍北皆春,但见羣鸥日日来。

—— 唐 · 杜甫《客至》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生。

—— 唐 · 杜甫《遣意二首 一》

併照巫山出,新窥楚清。

—— 唐 · 杜甫《月三首 二》

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 唐 · 杜甫《绝句九首 八》

影遭碧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 唐 ·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吹花随去,飜却钓鱼船。

—— 唐 · 杜甫《绝句九首 九》

鱼竿客,清秋鹤发翁。

—— 唐 · 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风扉掩不定,鸟过仍回。

—— 唐 · 杜甫《雨》

龙依积蟠,窟压万丈内。

—— 唐 · 杜甫《万丈潭》

鸟雀苦肥秋粟菽,蛟龙欲蛰寒沙

—— 唐 · 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幽。

—— 唐 · 杜甫《发秦州》

二月六夜春生。

—— 唐 · 杜甫《春水生二绝 一》

一夜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 唐 · 杜甫《春水生二绝 二》

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 唐 · 杜甫《铁堂峡》

潇湘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 唐 ·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 唐 · 杜甫《江亭》

流中座,岷山到此堂。

—— 唐 · 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乞为寒玉,愿作冷秋菰。

—— 唐 · 杜甫《热三首 一》

瘴云终不灭,泸复西来。

—— 唐 · 杜甫《热三首 二》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餐。

—— 唐 · 杜甫《寒硖》

渔舟上急,猎火着高林。

—— 唐 · 杜甫《初冬》

回回山根,冉冉松上雨。

—— 唐 · 杜甫《法镜寺》

萧条向陆,汩没随鱼商。

—— 唐 · 杜甫《入衡州》

炎州无坚植,潦轻推挤。

—— 宋 · 苏轼《两桥诗 西新桥》

写取馀声归向、仙夸。

—— 宋 · 苏轼《南歌子》

桥下声长。

—— 宋 · 苏轼《菩萨蛮》

一时分散云乡。

—— 宋 · 苏轼《南歌子》

门外月华如、彩舟横。

—— 宋 · 苏轼《南歌子》

共饮去年堂,俯看秋纹。

—— 宋 · 苏轼《丙子重九二首 其二》

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 宋 · 苏轼《和陶乞食》

簟纹如玉肌凉。

—— 宋 · 苏轼《南歌子》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取。

—— 宋 · 苏轼《凤翔八观 石鼓歌》

歌咽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巌。

—— 宋 · 苏轼《记梦回文二首 其一》

云山烟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 宋 · 苏轼《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 其一》

分西邻,竹阴借东家。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其四》

邞淇自古北流,跳波下濑鸣玦环。

—— 宋 · 苏轼《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明年春漾桃花,柳岸隘舟楫。

—— 宋 · 苏轼《好事近》

湖上雨晴时,秋半篙初没。

—— 宋 · 苏轼《好事近》

先生但清坐,薤已多言。

—— 宋 · 苏轼《遗直坊》

渐泓渟,青天落寒碧。

—— 宋 · 苏轼《浚井》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面冰。

—— 宋 · 苏轼《鹧鸪天》

渴饮灵泉,饥食玉树枝。

—— 宋 · 苏轼《赠陈守道》

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 宋 · 苏轼《望江南・忆江南》

黄河流驾紫河车,精池産红莲花。

—— 宋 · 苏轼《辨道歌》

岁寒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 宋 · 苏轼《登州海市》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一城花。

—— 宋 · 苏轼《望江南・忆江南》

繫闷岂无罗带,割愁还有剑鋩山。

—— 宋 · 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 其一》

落笔已吞云梦客,抱琴欲访仙师。

—— 宋 · 苏轼《留别登州举人》

君不见马儿,步步逆流

—— 宋 · 苏轼《二虫》

仙风入骨已凌云,秋为文不受尘。

—— 宋 · 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 其一》

东流。

—— 宋 · 苏轼《昭君怨》

丹砂久窖井赤,白朮谁烧厨竈香。

—— 宋 · 苏轼《楼观》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潺潺。

—— 宋 · 苏轼《石鼻城》

城中病守无所为,走马来寻铁沟

—— 宋 · 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博》

小屋如渔舟,濛濛云里。

—— 宋 · 苏轼《寒食雨二首 其二》

但觉衾裯如泼,不知庭院已堆盐。

—— 宋 ·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其一》

岂无故交亲,逝去如覆

—— 宋 · 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

殿风来暗香满。

—— 宋 · 苏轼《洞仙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

—— 宋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碧纱窗下沈烟。

—— 宋 · 苏轼《阮郎归》

照朱栏,浮萍乱明鑑。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曲槛》

蓬莱在何许,弱空相望。

—— 宋 · 苏轼《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 其二》

不见双池,长漂十里花。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双池》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荷叶》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东南驰。

—— 宋 · 苏轼《苏州姚氏三瑞堂》

雪芽我为求阳羡,乳君应饷惠山。

—— 宋 · 苏轼《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连天。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可怜明月如泼,夜半清光翻我室。

—— 宋 · 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其一》

风清。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傍沼人窥鑑,惊鱼溅桥。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桃花》

破陂漏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

—— 宋 · 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其二》

君家有田冒田,我家无田忧入室。

—— 宋 · 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其三》

隋堤三月溶溶。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未能城里去,且复边来。

—— 宋 · 苏轼《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 其一》

江淮为田,舟楫为室居。

—— 宋 · 苏轼《鱼蛮子》

我欲归寻万里桥,花风叶暮萧萧。

—— 宋 · 苏轼《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晶盐。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云间。

—— 宋 · 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燕子飞时,绿人家绕。

—— 宋 · 苏轼《蝶恋花》

春还宫柳腰支活,入御沟鳞甲动。

—— 宋 · 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

北固山前三面

—— 宋 · 苏轼《蝶恋花》

浮光风宛转,照影方折。

—— 宋 · 苏轼《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

强致南山树,来经渭滩。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桧》

天公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

—— 宋 · 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近闻海上港,渐出底村。

—— 宋 · 苏轼《送黄师是赴两浙宪》

真君堂下寒泉

—— 宋 · 苏轼《蝶恋花》

至今风俗含古意,柔桑绿招行人。

—— 宋 · 苏轼《送王伯敭守虢》

萦回溪上路。

—— 宋 · 苏轼《蝶恋花》

轻舟弄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

—— 宋 · 苏轼《百步洪二首 其二》

乱山环合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 宋 · 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 宋 · 苏轼《和子由四首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

丁女真妃,寒山便火耘。

—— 宋 ·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

—— 宋 · 苏轼《永遇乐》

王郎年少日,文如瓶翻。

—— 宋 · 苏轼《次韵和王巩》

明月如霜,好风如,清景无限。

—— 宋 · 苏轼《永遇乐》

斗赢一,功敌千锺。

—— 宋 · 苏轼《行香子》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长。

—— 宋 · 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其一》

孤山寺下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 宋 · 苏轼《寄吕穆仲寺丞》

径蟠趋后崦,会赴前溪。

—— 宋 · 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其三》

天清、影湛波平。

—— 宋 · 苏轼《行香子》

出家非今日,法洗无垢。

—— 宋 · 苏轼《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

投泥泼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宋 · 苏轼《石炭》

嗟我乐何深,经亦屡读。

—— 宋 · 苏轼《寄周安孺茶》

初含晓渌,稻花半作秋香。

—— 宋 · 苏轼《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 其四》

洒向长河

—— 宋 · 苏轼《菩萨蛮》

独专山乐,付与宁非天。

—— 宋 · 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芳意十分强半在,为君先踏边春。

—— 宋 · 苏轼《有以官法酒见饷者因用前韵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

长笛吹《新》。

—— 宋 · 苏轼《菩萨蛮》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仙王。

—— 宋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帐如烟。

—— 宋 · 苏轼《南堂五首 其五》

光潋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宋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二》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为君开。

—— 宋 · 苏轼《送贾讷倅眉二首 其二》

风巌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 宋 · 苏轼《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

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入丝桐。

—— 宋 · 苏轼《和参寥见寄》

辛勤守一经,菽贤五鼎。

—— 宋 · 苏轼《送程建用》

柳花着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

—— 宋 · 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

离堆四面绕江,坐无蜀士谁与论。

—— 宋 · 苏轼《次韵滕大夫三首 雪浪石 其一》

山前乳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

—— 宋 · 苏轼《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 其二》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云乡。

—— 宋 · 苏轼《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其一》

好去江鱼煮江,剑南归路有姜诗。

—— 宋 · 苏轼《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其二》

调歌归去。

—— 宋 · 苏轼《菩萨蛮》

连筒春远,出谷晚钟疏。

—— 宋 · 苏轼《独游富阳普照寺》

未浑缨可濯,弁峰初见眼应明。

—— 宋 · 苏轼《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其二》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得顽苍。

—— 宋 · 苏轼《次韵滕大夫三首 沉香石》

春风在流,鳬雁先拍拍。

—— 宋 · 苏轼《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生鸿雁来。

—— 宋 · 苏轼《武昌西山》

頼此三尺桐,中有山意。

—— 宋 · 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

欲收暮景返田里,远泝江穷离堆。

—— 宋 · 苏轼《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用前韵为谢》

飓作海浑,天溟濛。

—— 宋 · 苏轼《和陶停云四首 其二》

飘然东南去,江清且暖。

—— 宋 · 苏轼《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亦次韵见寄复和答之》

饥饱共生死,火同焚漂。

—— 宋 · 苏轼《刘丑厮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清。

—— 宋 · 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其一》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涵青苹。

—— 宋 · 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陆无不便。

—— 宋 · 苏轼《和蒋夔寄茶》

昏昏气浮山麓,泛泛春风弄麦苗。

—— 宋 · 苏轼《题宝鸡县斯飞阁》

良辰不可繫,逝无留骋。

—— 宋 · 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二》

谁怜第五桥边,独照台州老郑虔。

—— 宋 · 苏轼《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

更将沈暗同然。

—— 宋 · 苏轼《翻香令》

初如濛濛隠山玉,渐如濯濯出莲。

—— 宋 · 苏轼《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

仆夫为我催归来,要与北海春争先回。

—— 宋 · 苏轼《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

岁月斜川似,风流曲惭。

—— 宋 · 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

徘徊朱明洞,沙自清驶。

—— 宋 · 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六》

调谁家唱。

—— 宋 · 苏轼《虞美人》

无情汴自东流。

—— 宋 · 苏轼《虞美人》

鼓吹未容迎五马,云先已飏双鳬。

—— 宋 · 苏轼《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吴山道人心似,眼浄尘空无可扫。

—— 宋 · 苏轼《再和潜师》

谷中暗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 宋 · 苏轼《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 宋 · 苏轼《答郡中同僚贺雨》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

—— 宋 · 苏轼《哨遍》

青秧发广亩,白涵孤城。

—— 宋 · 苏轼《句 其三六》

吏士寂如,萧萧闻马檛。

—— 宋 · 苏轼《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殷勤莫忘分携处,湖东边凤岭西。

—— 宋 · 苏轼《赠别》

宦游甑生尘,菽媚翁媪。

—— 宋 · 苏轼《留别叔通元弼坦夫》

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

—— 宋 · 苏轼《哨遍》

涸无泥,菑堰旋插修。

—— 宋 · 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秋归南浦蟪蛄鸣,霜落横湖沙清。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蓼屿》

却寻流出东门,坏垣古堑花无主。

—— 宋 · 苏轼《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集之为诗故辞无伦次》

飞毬互明灭,激相吞吐。

—— 宋 · 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

丛台余袨服,易雄悲笳。

—— 宋 · 苏轼《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

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拍天流。

—— 宋 · 苏轼《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

三吴行尽千山,犹道桐庐更清美。

—— 宋 · 苏轼《送江公着知吉州》

茫茫,千里斜阳暮。

—— 宋 · 苏轼《点绛唇》

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

—— 宋 · 苏轼《扶风天和寺》

待向嵩阳求竹,一犁烟雨伴公归。

—— 宋 · 苏轼《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

清风弄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

—— 宋 · 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

陂塘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 宋 · 苏轼《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其一》

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为花开。

—— 宋 · 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其三》

残雪照山光耿耿,轻冰笼暗溶溶。

—— 宋 · 苏轼《溪堂留题》

云安市无井,斗宽百忧。

—— 宋 · 苏轼《谪居三适三首 夜卧濯足》

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涵虚亭》

道人应怪游人衆,汲尽阶前井浑。

—— 宋 · 苏轼《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 楼观》

涵空,山照市。

—— 宋 · 苏轼《更漏子》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泉甘。

—— 宋 · 苏轼《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 五郡》

忽悟过溪还一笑,禽惊落翠毛衣。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

五家车马如,珠玑满路旁。

—— 宋 · 苏轼《华清引》

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

—— 宋 · 苏轼《过高邮寄孙君孚》

翻然向河朔,坐念东郡

—— 宋 · 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

三吴雨连月,湖日夜添。

—— 宋 · 苏轼《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邠僧惠勤惠思清顺可久惟肃义诠同泛湖游北山》

曲池流细鳞鳞,高会传觞似洛滨。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禊亭》

后会知何日,一欢如覆

—— 宋 · 苏轼《诸公饯子敦轼以病不往复次前韵》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味。

—— 宋 · 苏轼《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光潋灧犹浮碧,山色空濛已敛昏。

—— 宋 · 苏轼《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其二》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鮆鱼肥。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寒芦港》

偶寻流上崔嵬,五老苍顔一笑开。

—— 宋 · 苏轼《书李公择白石山房》

一庵闲卧洞霄宫,井有丹砂长赤。

—— 宋 · 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 其一》

荡荡白银阙,沉沉精宫。

—— 宋 · 苏轼《庐山二胜 开先漱玉亭》

我作衡君作丞,他日归朝同此拜。

—— 宋 · 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 其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拍天。

—— 宋 ·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 其二》

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碧潺潺。

—— 宋 · 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 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其一》

垢何曾相受。

—— 宋 · 苏轼《如梦令》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半扉。

—— 宋 ·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 其三》

但见竹阴绿,不知汧黄。

—— 宋 · 苏轼《大老寺竹间阁子》

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碧天。

—— 宋 · 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 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其三》

巴山乐有余,一麾从此首归途。

—— 宋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北园》

且并村敧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巌。

—— 宋 ·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 其五》

诗题:观大望朝阳巌作首句:朝阳巌前不结庐。

—— 宋 · 苏轼《存目 其一八》

莫望小桥流

—— 宋 · 苏轼《如梦令》

天池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

—— 宋 · 苏轼《壶中九华诗》

何人修上,种此一双玉。

—— 宋 · 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

—— 宋 ·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

朝阳照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

—— 宋 · 苏轼《观湖二首 其二》

诗题:雷州八首首句:白发坐泝党荔子无几何下居近流培塿无松柏粤岭风俗殊粤女市无常海康腊己酉旧时日南郡。

—— 宋 · 苏轼《存目 其二一》

餠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 宋 · 苏轼《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

江西山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 宋 · 苏轼《江西一首》

嗟我妇子行泥,朝分一壠暮千畦。

—— 宋 · 苏轼《秧马歌》

诗题:饮酒四首首句:我观人间世左手持蟹螯有客远方来雷觞淡于

—— 宋 · 苏轼《存目 其二三》

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 宋 · 苏轼《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其二》

便合与官充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 宋 · 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美哉,洋洋乎。

—— 宋 · 苏轼《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

诗题:绝句三首首句:松柏萧森溪南此身分付一蒲团天风吹月入栏干。

—— 宋 · 苏轼《存目 其二四》

山为翠浪涌,作玉虹流。

—— 宋 · 苏轼《鬰孤台》

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

—— 宋 · 苏轼《廉泉》

迢迢涧随人急,冉冉巌花扑马香。

—— 宋 · 苏轼《筠州还白塔铺歇马》

黑月在浊,何曾不清明。

—— 宋 · 苏轼《留别蹇道士拱辰》

楚山澹无姿,赣清可厉。

—— 宋 · 苏轼《尘外亭》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苕湄。

—— 宋 · 苏轼《清远舟中寄怀贾耘老》

道人不惜阶前,借与匏樽自在尝。

—— 宋 · 苏轼《病中游祖塔院》

如今何在也。

—— 宋 · 苏轼《减字木兰花》

花开涧上,花落涧湄。

—— 宋 · 苏轼《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一一》

日射回廊午枕明,沉销尽碧烟横。

—— 宋 · 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 其五》

赵子吟诗如泼,一挥三百六十字。

—— 宋 · 苏轼《赵郎中见和戏复答之》

一双铜剑秋光,两首新诗争剑鋩。

—— 宋 · 苏轼《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

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 宋 · 苏轼《南华寺》

碧天照风吹云,明窗大几清无尘。

—— 宋 · 苏轼《龙尾砚歌》

参差落涨痕,疏林敧倒出霜根。

—— 宋 ·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其一》

桃花纵落谁见,到人间伏流。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 其一》

山人昔与云俱出,俗驾今随不回。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 其二》

云碓自舂,松门风为关。

—— 宋 · 苏轼《峡山寺》

鸭头春浓如染,面桃花弄春脸。

—— 宋 · 苏轼《送别》

欲除苦海浪,先干爱河

—— 宋 · 苏轼《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 其一》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尚能西。

—— 宋 · 苏轼《浣溪沙》

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要清诗。

—— 宋 · 苏轼《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中龙。

—— 宋 · 苏轼《题王晋卿画后》

桃花流鳜鱼肥。

—— 宋 · 苏轼《浣溪沙》

随弦滑,清风入指寒。

—— 宋 · 苏轼《戏赠田辨之琴姬》

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

—— 宋 · 苏轼《赠李道士》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向西流。

—— 宋 ·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其三》

西池秋尚涵空,舞阔摇深吹荇带。

—— 宋 · 苏轼《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唿网师迁之西池为一笑之乐夜归被酒不能寐戏作放鱼一首》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

—— 宋 · 苏轼《寓居合江楼》

安得夫差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 宋 ·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其五》

甘心向山,结发事文章。

—— 宋 · 苏轼《张庖民挽词》

天浮四座,河汉落酒樽。

—— 宋 · 苏轼《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坐客》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

—— 宋 · 苏轼《东阳水乐亭》

画地为餠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

—— 宋 ·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其二》

二年饮泉,鱼鸟亦相亲。

—— 宋 · 苏轼《留别雩泉》

日暮无人鸥鸟散,空留野伴寒芦。

—— 宋 · 苏轼《绝句二首 其一》

出处年来恨不齐,一樽临记分携。

—— 宋 ·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 其二》

白马津头春来,白鱼犹喜似江淮。

—— 宋 ·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 其三》

山鸡舞破半巌云,菱叶开残野春。

—— 宋 · 苏轼《临安三绝 石镜》

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精鳞。

—— 宋 · 苏轼《戏作鮰鱼一绝》

君家江南英,濯足沧浪

—— 宋 · 苏轼《送欧阳辩监澶州酒》

我性喜临,得颍意甚奇。

—— 宋 · 苏轼《泛颍》

精盘莹玉鳞赪。

—— 宋 · 苏轼《浣溪沙》

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失秦人。

—— 宋 · 苏轼《宿九仙山》

夜拥笙歌霅滨,回头乐事总成尘。

—— 宋 · 苏轼《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 其二》

略彴横秋,浮图插暮烟。

—— 宋 · 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

奔雷溅玉雪,潭洞开府。

—— 宋 · 苏轼《白水山佛迹巌》

焚大槐,蓄油灾武库。

—— 宋 · 苏轼《咏汤泉》

诗题:沧州亭怀古首句:湘悠悠天际来。

—— 宋 · 苏轼《存目 其五五》

折花斑竹寺,弄石楼滩。

—— 宋 · 苏轼《送范景仁游洛中》

躬耕怀谷口,石羡平泉。

—— 宋 · 苏轼《至真州再和二首 其二》

江郊葱昽,云蒨绚。

—— 宋 · 苏轼《江郊》

薰风暗杨柳,秋静芙蕖。

—— 宋 · 苏轼《赠袁陟》

祗愁戏瓦闲童子,却作泠泠一看。

—— 宋 · 苏轼《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 其二》

聊为山行,遂此麋鹿性。

—— 宋 · 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浑。

—— 宋 · 苏轼《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

香在衣裳妆在臂,连芳草月连云。

—— 宋 · 苏轼《浣溪沙》

先除眼界花,清诗为洗心源浊。

—— 宋 · 苏轼《再游径山》

画帘重见中仙。

—— 宋 · 苏轼《浣溪沙》

山光盎盎着眉睫,声活活流肝脾。

—— 宋 · 苏轼《题王维画》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

—— 宋 · 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天形倚一笠,地转两轮。

—— 宋 · 苏轼《赠月长老》

岸迫鸟声合,平山影交。

—— 宋 · 苏轼《和张均题峡山》

风压轻云贴飞。

—— 宋 · 苏轼《浣溪沙》

笙歌丛里抽身出,云光中洗眼来。

—— 宋 · 苏轼《九日寻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 其二》

姜新盐少茶初熟,渍云蒸藓未干。

—— 宋 · 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

西阁珠帘卷落晖,沉烟断珮声微。

—— 宋 · 苏轼《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以诗戏之二首 其二》

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渺绵瓜蔓流。

—— 宋 · 苏轼《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

不辞破作两大樽,只忧浅江湖窄。

—— 宋 · 苏轼《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

暴雨涨荒溪,尺生洪流。

—— 宋 · 苏轼《送宋君用游辇下》

青山在屋上,流在屋下。

—— 宋 · 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

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鑑中人。

—— 宋 · 苏轼《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

城东泗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

—— 宋 · 苏轼《次韵子由与顔长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种柳》

琉璃百顷仙家,风静湖平响钓车。

—— 宋 · 苏轼《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

何以娱嘉客,潭洗君心。

—— 宋 · 苏轼《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 其一》

河洪忽已过,色绿可酿。

—— 宋 · 苏轼《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 其二》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

—— 宋 · 苏轼《水龙吟》

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

—— 宋 · 苏轼《水龙吟》

过江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愁吴姝。

—— 宋 · 苏轼《喜刘景文至》

待闲看,秋风洛清波。

—— 宋 · 苏轼《满庭芳》

惨澹云昏,晶荧沙砾碎。

—— 宋 ·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其一》

斋罢何须更临,胸中自有洗心经。

—— 宋 · 苏轼《赠治易僧智周》

霜风凄紧正脱木,颍清浅可立鹭。

—— 宋 · 苏轼《送欧阳季默赴阙》

彭城官居冷如,谁从我游顔氏子。

—— 宋 · 苏轼《送顔复兼寄王巩》

落日绣帘卷,亭下连空。

—— 宋 · 苏轼《水调歌头》

风自远来闻笑语,分流处见江湖。

—— 宋 · 苏轼《宝山新开径》

能衔渠作冰雹,便向蛟龙觅云雨。

—— 宋 · 苏轼《蝎虎》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好红红白白。

—— 宋 · 苏轼《荷华媚》

土晕铜花蚀秋,要须悍石相砻砥。

—— 宋 · 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酒肴酸薄红粉暗,祇有颍清而姝。

—— 宋 · 苏轼《次前韵送刘景文》

白头穿林要藤帽,赤脚渡须花缦。

—— 宋 · 苏轼《欧阳晦夫遗接䍦琴枕戏作此诗谢之》

东流。

—— 宋 · 苏轼《江城子》

相将泛曲,满城争出。

—— 宋 · 苏轼《满江红》

记取上元灯火夜,道人犹在晶宫。

—— 宋 · 苏轼《欲往湖州见孙莘老别公辅希元彦远醇之穆仲》

诗书膏吻颊,菽媚翁媪。

—— 宋 · 苏轼《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天鸥鹭静,月露松桧香。

—— 宋 · 苏轼《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

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 宋 · 苏轼《初发嘉州》

江月照我心,江洗我肝。

—— 宋 · 苏轼《藤州江上夜起对月赠邵道士》

浮桥半没,揭此碧鳞鳞。

—— 宋 · 苏轼《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此诗》

无情流多情客。

—— 宋 · 苏轼《劝金船》

南都信繁会,人事火争。

—— 宋 · 苏轼《初别子由》

春风自恨无情,吹得东流竟日西。

—— 宋 · 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绝录示谢民师》

槛松筠静,市桥灯火繁。

—— 宋 · 苏轼《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 其二》

悲风流

—— 宋 · 苏轼《减字木兰花》

曾闻五月到渝州,拍长亭砌下流。

—— 宋 · 苏轼《渝州寄王道矩》

山前江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

—— 宋 · 苏轼《留题仙都观》

怅望沈烟袅。

—— 宋 · 苏轼《西江月》

方知阳气在流,沙上盈尺江无澌。

—— 宋 · 苏轼《江上值雪效欧阳体限不以盐玉鹤鹭絮蝶飞舞之类为比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次子由韵》

徂徕无老松,易无良工。

—— 宋 · 苏轼《孙莘老寄墨四首 其一》

河涨西来失旧谼,孤城浑在光中。

—— 宋 · 苏轼《登望谼亭》

别梦已随流,泪巾犹裛香泉。

—— 宋 · 苏轼《西江月》

苍梧山高湘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 宋 · 苏轼《竹枝歌》

鼓吹未容迎五马,云先已漾双凫。

—— 宋 · 苏轼《瑞鹧鸪》

挂空如鑑,写此山河影。

—— 宋 · 苏轼《和黄秀才鑑空阁》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啮。

—— 宋 · 苏轼《八阵碛》

我舟下清淮,沙吹玉尘。

—— 宋 · 苏轼《和赵德麟送陈传道》

天壤之间,居其多。

—— 宋 · 苏轼《何公桥》

五行本咸,安择江与井。

—— 宋 · 苏轼《诸葛盐井》

伤心范桥,漾漾舞寒藻。

—— 宋 · 苏轼《哭刁景纯》

荆山碧相照,楚清可乱。

—— 宋 · 苏轼《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村。

—— 宋 · 苏轼《答吕梁仲屯田》

流觞曲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 宋 · 苏轼《和王胜之三首 其二》

来如电,黔波绿似蓝。

—— 宋 · 苏轼《入峡》

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碧鳞开。

—— 宋 · 苏轼《淮上早发》

边朱户。

—— 宋 · 苏轼《点绛唇》

晃荡天宇高,奔腾江沸。

—— 宋 · 苏轼《巫山》

八年看我走三州,月自当空自流。

—— 宋 · 苏轼《次韵徐仲车》

为我买田临汶,逝将归去诛蓬蒿。

—— 宋 · 苏轼《送李公恕赴阙》

还应摇玉佩,来听潺潺。

—— 宋 · 苏轼《神女庙》

宗晟一轴帘图,寄与南舒李大夫。

—— 宋 · 苏轼《书李宗晟水帘图》

昭君本楚人,艷色照江

—— 宋 · 苏轼《昭君村》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萦带昭灵宫。

—— 宋 · 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

废沼夜来秋满,茂林深处晚莺啼。

—— 宋 · 苏轼《浣溪沙》

莫教便唱如天。

—— 宋 · 苏轼《浣溪沙》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何疑。

—— 宋 · 苏轼《临江仙》

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中。

—— 宋 · 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流弦霜入拨。

—— 宋 · 苏轼《减字木兰花》

当时龙破山,此随龙出。

—— 宋 · 苏轼《虾蟆培》

今朝脱重险,楚渺平荡。

—— 宋 · 苏轼《出峡》

荒湾。

—— 宋 · 苏轼《行香子》

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

—— 宋 · 苏轼《虔州八境图八首 其六》

平野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 宋 · 苏轼《画堂春》

鹊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 宋 · 苏轼《暮归》

南行度关山,沙清练练。

—— 宋 · 苏轼《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 梅花》

花满银塘漫流。

—— 宋 · 苏轼《浣溪沙》

似知孤客恨。

—— 宋 · 苏轼《渔家傲》

生两殻,遭闭何时归。

—— 宋 ·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四》

清飙已拂林,积渐收潦。

—— 宋 · 苏轼《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 芙蓉》

盈盈临无由语。

—— 宋 · 苏轼《渔家傲》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香。

—— 宋 · 苏轼《鹧鸪天》

浮石已干霜后,焦坑闲试雨前茶。

—— 宋 · 苏轼《留题显圣寺》

楚王猎罢击灵鼓,勐士操舟张嬉。

—— 宋 · 苏轼《渚宫》

门前江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

—— 宋 · 苏轼《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頼长霓。

—— 宋 · 苏轼《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 其一》

芙蓉在秋,时节自阖开。

—— 宋 ·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九》

日高慵卷晶帘,犹带春醪红玉困。

—— 宋 · 苏轼《木兰花令》

雨已涨,廉泉春未流。

—— 宋 · 苏轼《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复次前韵》

得穉根,重汤养陈薪。

—— 宋 · 苏轼《小圃五咏 地黄》

飞雪闇天云拂地,新蒲出柳映洲。

—— 宋 · 苏轼《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其一》

田间决鸣幽幽,插秧未遍麦已秋。

—— 宋 · 苏轼《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其三》

不然配食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 宋 · 苏轼《书林逋诗后》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如天。

—— 宋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其一》

深成窟,潜鱼大似犀。

—— 宋 · 苏轼《荆州十首 其八》

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 宋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其二》

剩觅蜀冈新井,要携乡味过江东。

—— 宋 ·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其一》

六人吟笑云乡。

—— 宋 · 苏轼《定风波》

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

—— 宋 · 苏轼《新年五首 其一》

道人劝饮鸡苏,童子能煎鶑粟汤。

—— 宋 ·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其二》

纵横回晚鞚。

—— 宋 · 苏轼《渔家傲》

贪愚彼二,终古耻莫雪。

—— 宋 · 苏轼《次韵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诗》

稀星乍明灭,暗光瀰瀰。

—— 宋 · 苏轼《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 宋 · 苏轼《宿余杭法喜寺后绿野堂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学士》

茶枪烧后有,麦浪前空。

—— 宋 · 苏轼《新年五首 其四》
查看更多